图形的相似和比例线段--巩固练习(基础)【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2014秋•慈溪市期末)如图,用放大镜将图形放大,这种图形的改变是()A.相似 B.平移 C.轴对称 D.旋转2. 下列四条线段中,不能成比例的是() A. =2,=4,=3,=6B. =,=,=1,=C. =6,=4,=10,=5D. =,=2,=,=23.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B.所有的菱形都相似C.所有的矩形都相似 D.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4. 某学习小组在讨论变化的鱼时,知道大鱼与小鱼是相似图形,如图所示,则小鱼上的点(a,b)对应大鱼上的点()A.(-2a,-2b) B.(-a,-2b) C.(-2b,-2a) D.(-2a,-b)5. 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3,5,7,另一个与它相似的三角形的最长边是21,则此三角形其它两边的和是()A.19 B.17 C.24 D.21 6. .△ABC与△A1B1C1相似且相似比为,△A1B1C1与△A2B2C2相似且相似比为,则△ABC与△A2B2C2的相似比为 ()A. B. C.或 D.二. 填空题7. 两地实际距离为1 500 m,图上距离为5 cm,这张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18. 若,则________9.判定两个多边形相似的方法是:当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边_______,对应角_______时,两个多边形相似.10.已知则11.两个三角形相似,其中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分别是40°,60°,则另一个三角形的最大角为______,最小角为____________.12.(2015春·庆阳校级月考) 要制作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框架,其中一个三角形框架的三边长分别为4、5、6,另一个三角形框架的一条最短边长为2,则另外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三 综合题13. (2014春•徐州校级月考)(1)已知a、b、c、d是成比例线段,其中a=3cm,b=2cm,c=6cm,求线段d的长;(2)已知线段a、b、c,a=4cm,b=9cm,线段c是线段a和b的比例中项,求线段c的长.14. 如图,依次连接一个正方形各边的中点所形成的四边形与正方形相似吗?若相似,求出相似比;若不相似,说明理由.15. 市场上供应的某种纸有如下特征:每次对折后,所得的长方形均和原长方形相似,则纸张(矩形)的长与宽应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根据相似图形的定义知,用放大镜将图形放大,属于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不相同,所以属于相似变换.故选A.22.【答案】C.【解析】求出最大与最小的两数的积,以及余下两数的积,看所得积是否相等来鉴别它们是否成比例.3.【答案】 D4.【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小鱼和大鱼的相似比为1:2,若将小鱼放大1倍,则小鱼和大鱼关于原点对称.5.【答案】C【解析】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6.【答案】A 【解析】 相似比AB︰A1B1=,A1B1︰A2B2=,计算出AB︰A2B2.二、填空题7.【答案】.1:30 000 【解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8.【答案】 【解析】由可得,故填.9.【答案】成比例;相等.10.【答案】【解析】提示:设11.【答案】80°,40°.12.【答案】 7.5.【解析】设另一个三角形周长是x.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是4,5,6,∴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4+5+6=15.∵与它相似的另一个三角形最短的一边长是2, ∴, 解得:x=7.5.∴另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7.5.三、解答题13.【解析】解:(1)∵a、b、c、d是成比例线段,∴a:b=c:d,∵a=3cm,b=2cm,c=6cm,∴d=4cm;3(2)∵线段c是线段a和b的比例中项,a=4cm,b=9cm.∴c2=ab=36,解得:c=±6,又∵线段是正数,∴c=6cm.14.【解析】要探究正方形是否与四边形相似,需知道四边形是否是正方形,若是正方形,则两正方形一定相似,若不是正方形,则不相似,因为所有的正方形都是相似的.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由题意可知,同理由,可得同理45°,,四边形是正方形∴正方形 与正方形相似,即两正方形的相似比是.15.【解析】如图,为了方便分析可先画出草图,根据题意知两个矩形的长边之比应等于短边之比.设矩形的
上传时间:2023-04-30 页数:5
391人已阅读
(5星级)
弧、弦、圆心角、圆周角—巩固练习(基础)【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AC是⊙O的直径,弦AB∥CD,若∠BAC=32°,则∠AOD等于().A.64°B.48°C.32°D.76°2.如图,弦AB,CD相交于E点,若∠BAC=27°,∠BEC=64°,则∠AOD等于().A.37°B.74°C.54°D.64°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3.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若∠BOD=138°,则它的一个外角∠DCE等于().A.69°B.42°C.48°D.38°4.如图,△ABC内接于⊙O,∠A=50°,∠ABC=60°,BD是⊙O的直径,BD交AC于点E,连结DC,则∠AEB等于().A.70°B.90°C.110°D.120° (第4题图)(第5题图)5.如图所示,∠1,∠2,∠3的大小关系是().A.∠1>∠2>∠3 B.∠3>∠1>∠2C.∠2>∠1>∠3 D.∠3>∠2>∠16.(2015•酒泉)△ABC为⊙O的内接三角形,若∠AOC=160°,则∠ABC的度数是() A.80°B.160°C.100°D.80°或100°二、填空题7.在同圆或等圆中,两个圆心角及它们所对的两条弧、两条弦中如果有一组量相等,那么__________.8.(2015•镇江一模)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A,∠B,∠C的度数之比为3:5:6,则∠D= .9.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H,BD∥OC,则∠B的度数是 .10.如图,△ABC内接于⊙O,AB=BC,∠BAC=30°,AD为⊙O的直径,AD=2,则BD= 11.如图,已知⊙O的直径MN=10,正方形ABCD四个顶点分别在半径OM、OP和⊙O上,1BAOCDH(第9题图)ODABC(第10题图)且∠POM=45°,则AB= .(第12题图)12.如图,已知A、B、C、D、E均在⊙O上,且AC为直径,则∠A+∠B+∠C=________度. 三、解答题13. 如图所示,AB,AC是⊙O的弦,AD⊥BC于D,交⊙O于F,AE为⊙O的直径,试问两弦BE与CF的大小有何关系,说明理由.14.(2015•嵊州市一模)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C、D是半圆O上的两点,且OD∥BC,OD与AC交于点E.(1)若∠D=70°,求∠CAD的度数;(2)若AC=8,DE=2,求AB的长.15.如图,⊙O中,直径AB=15cm,有一条长为9cm的动弦CD在上滑动(点C与A,点D与B不重合),CF⊥CD交AB于F,DE⊥CD交AB于E.(1)求证:AE=BF;(2)在动弦CD滑动的过程中,四边形CDEF的面积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请给出证明并求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A; 2【解析】∵弦AB∥CD,∠BAC=32°,∴∠C=∠A=32°,∠AOD=2∠C=64°. 2.【答案】B;【解析】 ∠ACD=64°-27°=37°,∠AOD=2∠ACD=74°.3.【答案】A;【解析】 ∠BAD=12∠BOD=69°,由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得∠DCE=∠BAD=69°. 4.【答案】C;【解析】因为∠A=50°,∠ABC=60°,BD是⊙O的直径,所以∠D=∠A=50°,∠DBC=40°, ∠ABD=60°-40°=20°,∠ACD=∠ABD=20°,∠AED=∠ACD+∠D=20°+50°=70°, ∠AEB=180°-70°=110°.5.【答案】D; 【解析】圆内角大于圆周角大于圆外角.6.【答案】D;【解析】如图,∵∠AOC=160°,∴∠ABC=∠AOC=×160°=80°,∵∠ABC+∠AB′C=180°,∴∠AB′C=180°﹣∠ABC=180°﹣80°=100°.∴∠ABC的度数是:80°或100°.故选D.二、填空题7.【答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分别相等;8.【答案】80°;【解析】设每一份是x.则∠A=3x,∠B=5x,∠C=6x.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得∠A+∠C=18
上传时间:2023-04-30 页数:5
391人已阅读
(5星级)
切线长定理—知识讲解(提高)【学习目标】1.了解切线长定义;理解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及内心的定义;2.掌握切线长定理;利用切线长定理解决相关的计算和证明.【要点梳理】要点一、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要点诠释:切线的判定方法:(1)定义: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这条直线就是圆的切线;(2)定理:和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3)判定定理: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切线的判定定理中强调两点:一是直线与圆有一个交点,二是直线与过交点的半径垂直,缺一不可).2.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要点诠释:切线的性质:(1)切线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2)切线和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3)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4)经过圆心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5)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 要点二、切线长定理1.切线长: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要点诠释:切线长是指圆外一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不是切线的长的简称.切线是直线,而非线段.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要点诠释:切线长定理包含两个结论:线段相等和角相等.3.圆外切四边形的性质:圆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之和相等.要点三、三角形的内切圆1.三角形的内切圆: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2.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要点诠释:(1) 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且只有一个内切圆,但任意一个圆都有无数个外切三角形;(2) 解决三角形内心的有关问题时,面积法是常用的,即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周长与内切圆半径乘1积的一半,即(S为三角形的面积,P为三角形的周长,r为内切圆的半径).(3) 三角形的外心与内心的区别:名称确定方法图形性质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1)OA=OB=OC;(2)外心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内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1)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2)OA、OB、OC分别平分∠BAC、∠ABC、∠ACB; (3)内心在三角形内部.【典型例题】类型一、切线长定理1. 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6ACBC,8AB.以BC为直径作⊙O交AB于点D,交AC于点G,DFAC,垂足为F,交CB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直线EF是⊙O的切线.DFGCOBEA【答案与解析】如图,连结OD、CD,则90BDC.∴CDAB. ∵ ACBC,∴ADBD. ∴D是AB的中点.∵O是BC的中点,∴DOAC∥.∵EFAC于F.∴EFDO.∴EF是⊙O的切线. 【总结升华】连半径,证垂直.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在梯形 ABCD中,AB∥DC,∠B=90°,AD=AB+DC,AD是⊙O的直径.求证:BC和⊙O相切.2 【答案】作OE⊥BC,垂足为E, ∵ AB∥DC,∠B=90°, ∴ OE∥AB∥DC, ∵ OA=OD, ∴ EB=EC,∴ BC是⊙O的切线.2.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切线,切点为B,OC平行于弦AD,求证:DC是⊙O的切线. 【答案与解析】 连接OD. ∵ OA=OD,∴∠1=∠2.∵ AD∥OC, ∴∠1=∠3,∠2=∠4.因此 ∠3=∠4.又∵ OB=OD,OC=OC,∴ △OBC≌△ODC.∴∠OBC=∠ODC.∵BC是⊙O的切线,∴∠OBC=90°,∴∠ODC=90°, ∴ DC是⊙O的切线.【总结升华】因为AB是直径,BC切⊙O于B,所以BC⊥AB.要证明DC是⊙O的切线,而DC和⊙O有公共点D,所以可连接OD,只要证明DC⊥OD.也就是只要证明∠ODC=∠OBC.而这两个角分别是△ODC和△OBC的内角,所以只要证△ODC≌△OBC.这是不难证明的.举一反三:356967 练习题精讲【变式】已知:∠MAN=30°,O为边AN上一点
上传时间:2023-04-30 页数:6
391人已阅读
(5星级)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2015春•无锡期末)下列各式:(﹣m)2,,,x2+y2,5,,中,分式有() A. 1个B. 2个C.3个D.4个2.(2016•玄武区二模)如果把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2倍,那么分式的值()A.扩大为原来的4倍B.扩大为原来的2倍C.不变D.缩小为原来的倍3.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B.C.D.4.式子的值为0,那么的值是()A.2B.-2C.±2D.不存在5.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B.C.D.6.下列分式中,最简分式是().A.B.C.D.7.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应同乘().A.B.C.D.8.方程的解是()A.0B.2C.3D.无解二.填空题9.______,______.110.当______时,分式有意义.11.当______时,分式的值为正.12.=______.13.(2016•包头二模)计算:.14.写出下列分式中的未知的分子或分母:(1);(2);(3).15.分式方程若要化为整式方程,在方程两边同乘的最简公分母是______.16.方程的解是______.三.解答题17.计算;(2).18.已知,求.19. 已知,求的值.20.(2015•济南)济南与北京两地相距480km,乘坐高铁列车比乘坐普通快车能提前4h到达,已知高铁列车的平均行驶速度是普通快车的3倍,求高铁列车的平均行驶速度.【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答案】B;【解析】解:(﹣m)2,,x2+y2,5,的分母中均不含有字母,因此它们是整式,而不是分式.,分母中含有字母,因此是分式.故选B.2. 【答案】B; 【解析】.3. 【答案】A;2 【解析】.4. 【答案】B;【解析】由题意且,解得.5. 【答案】D; 【解析】.6. 【答案】D;7. 【答案】D; 【解析】原方程的最简公分母为.8. 【答案】D; 【解析】解分式方程得,经检验,为原方程的增根.二.填空题9. 【答案】; 【解析】.10.【答案】;11.【答案】; 【解析】要使分式的值为正,需,解得.12.【答案】; 【解析】.13.【答案】; 【解析】解:原式= .14.【答案】(1)(2)(3)15.【答案】;16.【答案】;3 【解析】去分母得,,化简得:,经检验,是原方程的根.三.解答题17.【解析】解:(1).(2)原式.18.【解析】解:原式 .当时,原式.19.【解析】解: 设,则,,.所以.20.【解析】解:设普通快车的速度为xkm/时,由题意得:﹣=4,解得:x=80,经检验:x=8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3x=3×80=240,答:高铁列车的平均行驶速度是240km/时.4
上传时间:2023-04-30 页数:4
391人已阅读
(5星级)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二)加减法(基础)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 掌握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2. 能熟练、正确、灵活掌握代入法和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3.会对一些特殊的方程组进行特殊的求解.【要点梳理】要点一、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要点诠释: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1)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如果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既不互为相反数,又不相等,那么就用适当的数乘方程的两边,使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或相等;(2)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得一个未知数的值;(4)将这个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意一个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并把求得的两个未知数的值用大括号联立起来,就是方程组的解.要点二、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一般思路)是消元,消元的方法有两种:代入消元和加减消元,通过适当练习做到巧妙选择,快速消元.【典型例题】类型一、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 直接加减:(2016•江宁区二模)已知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则的值为 .【思路点拨】方程组利用加减消元法即可确定出的值.【答案】3.【解析】解:把代入,得,①+②得:【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利用了消元的思想,消元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与加减消元法.2.先变系数后加减:【思路点拨】注意到方程组中x的系数成2倍关系,可将方程①的两边同乘2,使两个方程中x的系数相等,然后再相减消元.【答案与解析】解:②-①×2,得13y=65.解得y=5.1将y=5代入①,得2x-5×5=-21,解得x=2.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总结升华】如果两个方程中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不相等,但某一未知数的系数成整数倍,可将一个方程的系数进行变化,使这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举一反三:【变式】(2015•河北模拟)已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满足x﹣y=a,求该方程组的解.【答案】解:,②×2﹣①得,y=a﹣,把y=a﹣代入②得,x=a﹣,则a﹣﹣(a﹣)=a,解得,a=5方程组的解为:.3.建立新方程组后巧加减:解方程组【思路点拨】注意到两个方程中两个未知数的系数的和相等、差互为相反数,所以可将两个方程分别相加、相减,从而得到一个较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答案与解析】解:①+②,得7x+7y=7,整理得x+y=1.③②-①,得3x-3y=-15,整理得x-y=-5.④解由③、④组成的方程组得原方程组的解为【总结升华】解方程组时,我们应根据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系数的特点,通过将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把原方程组转化为更简单的方程组来解.24.先化简再加减:解方程组【思路点拨】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系数是分数或小数,一般要先化成整数后再消元.【答案与解析】解:①×10,②×6,得③×3-④,得11y=33,解得y=3.将y=3代入③,解得x=4.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总结升华】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形式比较复杂时,通常是先通过变形(如去分母、去括号等),将它化为形式简单的方程组,再消元求解.类型二、用适当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5. (1) (2)【思路点拨】观察方程特点选择方法:(1)代入消元法;(2)先化简再加减或代入消元法.【答案与解析】解:(1)由①得③将③代入②得解得:将代入③得∴原方程组的解为:.(2)原方程组可化为:①+②,得,即 ③将③代入①得,代入③得 3∴原方程组的解为:.【总结升华】方程组的解法不唯一,只是有的计算简便,有的繁琐.举一反三:【变式】用两种方法解方程组【答案】解:法Ⅰ:由(1):2y=9-x将其整体代入(2):3x-(9-x)=-1解得x=2∴2y=9-x=7∴原方程组的解为:法Ⅱ:(1)+(2):4x=8,x=2,代入(1):2+2y=9,2y=7,.∴原方程组的解为:.4
上传时间:2023-04-30 页数:4
391人已阅读
(5星级)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2014•甘肃模拟)下列语句正确的()个(1)带﹣号的数是负数;(2)如果a为正数,则﹣a一定是负数;(3)不存在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4)0℃表示没有温度.A.0 B. 1 C.2 D.32.关于数0,以下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0是整数 B.0是偶数 C.0是正整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如果规定前进、收入、盈利、公元后为正,那么下列各语句中错误的是 ( ) A.前进-18米的意义是后退18米 B.收入-4万元的意义是减少4万元 C.盈利的相反意义是亏损 D.公元-300年的意义是公元后300年 4.一辆汽车从甲站出发向东行驶50千米,然后再向西行驶20千米,此时汽车的位置是 () A.甲站的东边70千米处 B.甲站的西边20千米处 C.甲站的东边30千米处 D.甲站的西边30千米处5.在有理数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身高增长cm2.1和体重减轻kg2.1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B.有最大的数C.没有最小的数,也没有最大的数D.以上答案都不对6.下列各数是正整数的是()A.-1B.2C.0.5D.二、填空题1.(2014秋•朝阳区期末)如果用+4米表示高出海平面4米,那么低于海平面5米可记作.2.在数中,非负数是______________;非正数是 __________.3.把公元2008年记作+2008,那么-2008年表示 .4.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有理数是.5.(2016春•温州校级期中)如果向东行驶10米,记作+10米,那么向西行驶20米,记作 _________米.6.是整数而不是正数的有理数是 .7.既不是整数,也不是正数的有理数是 .18.一种零件的长度在图纸上是(03.002.010)毫米,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 毫米,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毫米,最小不小于 毫米.三、解答题1.说出下列语句的实际意义.(1)输出-12t (2)运进-5t(3)浪费-14元 (4)上升-2m (5)向南走-7m2.(2014秋•晋江市期末)下面两个圈分别表示负数集和分数集,请把下列6个数填入这两个圈中合适的位置.﹣28%,,﹣2014,3.14,﹣(+5),﹣0.3.(2015秋•赣州校级期末)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家庭.小明家买了一辆小轿车,他连续记录了7天中每天行驶的路程,以50km为标准,多于50km的记为+,不足50km的记为﹣,刚好50km的记为0,记录数据如下表: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路程(km)﹣8﹣11﹣140﹣16+41+8(1)请你估计小明家的小轿车一月(按30天计)要行驶多少千米?(2)若每行驶100km需用汽油8L,汽油每升7.14元,试求小明家一年(按12个月计)的汽油费用是多少元? 4.观察下面依次排列的一列数,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请接着写出后面的两个数,你能说出第2011个数是什么吗?(1)1,-2,3,-4,5,-6,7,-8, , , , (2)-1,21,-31,41,51,61,71, , ,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B 【解析】(1)带﹣号的数不一定是负数,如﹣(﹣2),错误;(2)如果a为正数,则﹣a一定是负数,正确;(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故不存在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此表述错误;(4)0℃表示没有温度,错误.综上,正确的有(2),共一个.22.【答案】C【解析】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0是整数,是偶数,是自然数.3. 【答案】D 【解析】D错误,公元-300年的意义应该是公元前300年.4. 【答案】 C【解析】画个图形有利于问题分析,向东50千米然后再向西20千米后显然此时汽车在甲站的东边30千米处.5.【答案】C【解析】A错误,因为身高与体重不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B错误,没有最大的数也没有最小数;C对.6. 【答案】B 二、填空题1.【答案】﹣5米2.【答案】0.5,100,0,112 ;122,0,-45【解析】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数,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答案】公元前2008年【解析】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4.【答案】0【
上传时间:2023-04-30 页数:4
391人已阅读
(5星级)
中考总复习:数与式综合复习—知识讲解(提高)【考纲要求】(1)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倒数、相反数与绝对值.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2)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3)了解整式、分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实数的有关概念、性质1.实数及其分类实数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分类:1实数还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分类:要点诠释: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要点诠释:实数和数轴上的点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是数学中把数和形结合起来的重要基础.3.相反数实数a和-a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一般地,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并且离原点的距离相等.要点诠释: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的运算特征是它们的和等于零,即如果a和b互为相反数,那么a+b=0;反过来,如果a+b=0,那么a和b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即如果a>0,那么|a|=a;如果a<0,那么|a|=-a;如果a=0,那么|a|=0.要点诠释:从绝对值的定义可以知道,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5.实数大小的比较(1)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的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较大.(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那个负数反而小.(3)对于实数要点诠释:常用方法:①数轴图示法;②作差法;③作商法;④平方法等.6.有理数的运算(1)运算法则(略).(2)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2分配律a(b+c)=ab+ac.(3)运算顺序:在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这六种运算中,加、减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是第二级运算,乘方、开方是第三级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首先进行第三级运算,然后进行第二级运算,最后进行第一级运算,也就是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算式里如果有括号,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如果只有同一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运算.7.平方根如果x2=a,那么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要点诠释: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8.算术平方根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要点诠释: 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可以知道,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9.近似数及有效数字近似地表示某一个量准确值的数,叫做这个量准确值的近似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10.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记成±a×的形式(其中n是整数,a是大于或等于1而小于10的数),称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考点二、二次根式、分式的相关概念、性质1.二次根式的概念形如(a≥0)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最简二次根式是指满足下列条件的二次根式:(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要点诠释: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分式的值不变,叫做分母有理化.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若它们的积不含二次根式,则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常用的二次根式的有理化因式:(1)互为有理化因式;(2)互为有理化因式;一般地互为有理化因式;(3)互为有理化因式;一般地互为有理化因式.3.二次根式的主要性质(1)0(0)aa;(2)2(0)aaa;3(3);(4)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5)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4.二次根式的运算(1)二次根式的
上传时间:2023-04-30 页数:12
390人已阅读
(5星级)
2021年长春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英 语本试卷包括四道大题, 共8页。满分95 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 答题时, 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 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基础知识(共 25 分)I. 在下列各句的空白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 使句子意思完整、语法正确。(5 分) 1. I want to be a teacher like Zhang Guimei when I grow ___________.2. The smart boy can find Beijing easily on the ____________ of China.3. If you borrow books from the library, give ____________ back on time4. Changbai Mountain in Jilin Province is a good place to ____________ fun.5. They came up ___________ a good idea to keep their classroom clean and tidy.Ⅱ. 用括号内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5 分)6. We should speak to the old people ____________ (polite)7. Helen enjoys _____________ (listen) to soft music when she is tired.8. Dont eat too much junk food because its ____________(healthy).9. Shanghai is my fathers favorite city and its his _____________ (five) time to visit it.10. People show thanks to ____________ (nurse) because they take good care of patients.III. 单项选择。(15 分)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 选出一个最佳答案。11. Tom thinks playing ___________basketball is a good way to relax himself.A. aB. anC. theD. /12. We used to buy things in the ____________ but now we usually do it online.A. shopB. museumC. bankD. library13. My cousin keeps two pets. One is a lovely cat and ___________ is a beautiful bird.A. otherB. othersC. the otherD. another14. There __________ two people waiting for you outside now. A. isB. areC. wasD. were15. Bill is running so fast! I _________ believe my eyes.A. needntB. shouldntC. mustntD. cant16. Write down these useful sentences, ________ youll forget them.A. andB. orC. butD. so17. Hi, Mom is __________ than any other film that Ive ever seen.A. popularB. the most popularC. too popularD. more popular18. —Do you often go to Jingyue Park, by car or by bike?—________ I think its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our health. A. Yes, I doB. No, I dontC. By bikeD. By car19. Dont be upset. Sometimes challenges can ___________ the best in us.A. b
上传时间:2023-05-09 页数:9
389人已阅读
(5星级)
江苏省宿迁市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时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1. Kitty sometimes eats ________ orange or some grapes after lunch.A. anB. aC. theD. /2.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ill have its 100th birthday ________ July 1st, 2021.A. inB. onC. forD. at3. —Mum, where is David?— He ________ to see the science fiction film Back to the future.A. is goingB. goesC. has goneD. was going4. This years Beijing Music Awards will be covered ________ on Sunshine TV this Saturday.A. livelyB. aliveC. livingD. live5. Mary shut the window just now ________ she could keep the insects out.A. so thatB. whenC. tillD. after6. —________ do you go to the school library?—Twice a week.A. How longB. How oftenC. How soonD. How much7. The policeman told the children ________ in the river. Its too dangerous!A. to not swimB. not to swimC. not swimD. not swimming8. —Suzy, your room is really in a mess.—Sorry, Mum. Ill ________ right now.A. tidy upB. put upC. look upD. stay up9. Mr. Huang was born in Nanjing, but Suqian has become his second ________.A. familyB. houseC. villageD. hometown10. —Is ________ here?—Yes. We are all ready.A. somebodyB. neitherC. everybodyD. none11. —________ nice music lesson Mrs Wu gave us today!—Yes. We enjoyed it very much.A. WhatB. What aC. HowD. How a12. —Sandy, is Mr Li in the teachers office now? —I am not sure. He ________ be there.A. mustB. cantC. mustntD. may13. —Its really kind of you to help me with Maths, Jack.—________.A. It doesnt matterB. All rightC. Youre welcomeD. Never mind14. —Sam, can you tell me ________?—She is a nurse.A. what Alices job isB. what is Alices jobC. what Alices job wasD. what was Alices job15. Dad never says that he is good at cooking, but in fact he is. He always cooks delicious meals for us, that is ________.A. every dog has its dayB. put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C. 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D.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二、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
上传时间:2023-05-09 页数:11
389人已阅读
(5星级)
湖南省常德市2021年中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1. 4的倒数是()A. B. 2C. 1D.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求出4的倒数是多少即可.【详解】解:4的倒数是:1÷4=.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个数的倒数的求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2. 若,下列不等式不一定成立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逐项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在不等式两边同时减去5,不等式仍然成立,即,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 在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5,不等号方向改变,即,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当c≤0时,不等得到,故选项C符合题意;D. 在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c,不等式仍然成立,即,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运用的,熟练掌握不等式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800°,则这个多边形是()边形.A. 9B. 10C. 11D. 1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 ,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00 ,就得到一个关于n的方程,从而求出边数.【详解】根据题意得:(n﹣2)×180=1800,解得:n=12.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解题的关键是熟知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 .4.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幂的乘方及合并同类项可直接进行排除选项.【详解】A、原计算错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原计算错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原计算错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正确,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幂的乘方及合并同类项,熟练掌握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幂的乘方及合并同类项是解题的关键.5. 舒青是一名观鸟爱好者,他想要用折线统计图来反映中华秋沙鸭每年秋季到当地避寒越冬的数量变化情况,以下是排乱的统计步骤:①从折线统计图中分析出中华秋沙鸭每年来当地避寒越冬的变化趋势;②从当地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收集中华秋沙鸭每年来当地避寒越冬的数量记录;③按统计表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④整理中华秋沙鸭每年来当地避寒越冬的数量并制作统计表.正确统计步骤的顺序是()A. ②→③→①→④B. ③→④→①→②C. ①→②→④→③D. ②→④→③→①【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数据的收集、整理、制作拆线统计图及根据统计图分析结果的步骤可得答案.【详解】解:将用折线统计图来反映中华秋沙鸭每年秋季到当地避寒越冬的数量变化情况的步骤如下:②从当地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收集中华秋沙鸭每年来当地避寒越冬的数量记录;④整理中华秋沙鸭每年来当地避寒越冬的数量并制作统计表.③按统计表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①从折线统计图中分析出中华秋沙鸭每年来当地避寒越冬的变化趋势;所以,正确统计步骤的顺序是②→④→③→①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拆线统计图、频数分布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制作频数分布表和拆线统计图的制作步骤6. 计算:()A. 0B. 1C. 2D. 【答案】C【解析】【分析】先将括号内的式子进行通分计算,最后再进行乘法运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 =2.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以及乘法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 如图,已知F、E分别是正方形的边与的中点,与交于P.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CD=CA,∠ABC=∠BCD=∠CDA=∠DAB=90°,∵已知F、E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AB与BC的中点,∴BE=BC=AB<AE,故A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在△ABE和△DAF中,, ∴△ABE≌△DAF(SAS),∴∠BAE=∠ADF,∵∠ADF+∠AFD=90°,∴∠BAE+∠AFD =90°,∴∠APF=90°,∴∠EAF+∠AFD=90°,故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连接FC,同理可证得△CBF≌△DAF(SAS),∴∠BCF=∠ADF,∴∠BCD-∠BCF=∠ADC-∠ADF,即90°-∠BCF=90°-∠ADF,∴∠PDC=∠FCD>∠PCD,∴PC>PD,故B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AD>PD,∴CD>PD,∴∠DPC>∠DCP,∴90°-∠DPC<90°-∠DCP,∴∠CPE<∠PCE,∴PE> CE,故D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
上传时间:2023-05-08 页数:27
389人已阅读
(5星级)
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储热库。所谓地热能就是地球内部蕴藏的热能。有关地球内部的知识是从地球表面的直接观察及钻井的岩样和火山喷发、地震等资料推断而得到的。根据现在的认识,地球的构成是这样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实心椭球体,表面积约为51000X 104km,体积约为10833 x 108km3,赤道半径为6378km, 极半径为6357km。地球的构造好象是一只半熟的鸡蛋,主要分为三层,在约2800km厚、温度在1000°C的铁-镁硅酸盐地幔上有一薄层(厚约30km)铝-硅酸盐地壳,它的厚度各处不一,介于10~70km之间,陆地上平均为30~40km,高山底下可达60~70km,海底下仅为10km左右;地幔下面是液态铁-镍地核,其内还含有一个固态的内核,温度在2000~5000℃之间,外核深2900~5100km, 内核深5100km以下至地心。在6~70km厚的表层地壳和地幔之间有个分界面,通常称之为莫霍不连续面。莫霍界面会反射地震波。从地表到深100~200km为刚性较大的岩石圈。由于地球内圈和外圈之间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所以其间有黏性物质不断循环。地球内部各区段情况如下表所示。 区段状态结合带深度[km]温度[°C]密度[g/cm3]成分区段地壳 00-50 岩石圈刚性板块 10-20 2.7钠、钾、铝硅酸盐 莫霍6-70500-100030铁、钙、镁、铝硅酸盐地幔 固态 固相线100-2001200 黏性物质 3.6-4.4铁、镁硅酸盐软流圈 固相线7001900 刚性地幔 地幔 固相线280037004.5-5.5铁、镁、硅酸盐和/或氧化物地核液态 地核 固相线5500430010-12铁、镍固态 中心63404500 铁、镍大洋壳层厚约6~10km,由玄武岩构成,大洋壳层会延伸到大陆壳层下面。大陆壳层则是由密度较小的钠钾铝一硅酸盐的花岗石组成,典型厚度约为35km,但是在造山地带其厚度可能达70km。地壳好像一个筏放在刚性岩石图上,岩石围又漂浮在截性物质构成的软流圈上。由于软流圈中的对流作用,会使大陆壳筏向各个方向移动,从而会导致某一大陆板块与其他大陆板块或大洋板块碰撞或分离。它们就是造成火山喷发、造山运动、地震等地质活动的原因。在图1中的箭头表示了板块和岩石围的运动及其下面黏性物质的热对流。地幔中的对流把热能从地球内部传到近地壳的表面地区,在那里热能可能绝热储存达百万年之久。虽然这里储热区的深度已大大超过了目前钻探技术所能达到的深度,但由于地壳表层中含有游离水,这些水有可能将热储区的热能带到地表附近,或穿出地面而形成温泉特别在所谓地质活动区更是如此。
上传时间:2023-04-30 页数:2
389人已阅读
(5星级)
中考总复习:全等三角形—知识讲解【考纲要求】1.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 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基本概念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要点诠释: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对应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考点二、灵活运用定理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这不仅因为全等三角形有很多重要的角相等、线段相等的特征,还在于全等三角形能把已知的线段相等、角相等与未知的结论联系起来.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注意以下几点:1. 条件充足时直接应用判定定理要点诠释:在证明与线段或角相等的有关问题时,常常需要先证明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种情况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比较充分,只要认真观察图形,结合已知条件分析寻找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即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 条件不足,会增加条件用判定定理要点诠释:此类问题实际是指条件开放题,即指题中没有确定的已知条件或已知条件不充分,需要补充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执果索因,逆向思维,即从求证入手,逐步分析,探索结论成立的条件,从而得出答案.13. 条件比较隐蔽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用判定定理要点诠释: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当边或角的关系不明显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作为桥梁,沟通边或角的关系,使条件由隐变显,从而顺利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常见的几种辅助线添加: ①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②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③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④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⑤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之类的题目.【典型例题】类型一、全等三角形1.如图,BD、CE分别是△ABC的边AC和AB上的高,点P在BD的延长线上,BP=AC,点Q在CE上,CQ=AB.求证:(1)AP=AQ;(2)AP⊥AQ.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问题.【答案与解析】证明:(1)∵BD、CE分别是△ABC的边AC和AB上的高, ∴∠1+∠CAE=90°,∠2+∠CAE=90°. ∴∠1=∠2,∵在△AQC和△PAB中,2 ∴△AQC≌△PAB.∴ AP=AQ. (2)∵ AP=AQ,∠QAC=∠P, ∵∠PAD+∠P=90°, ∴∠PAD+∠QAC=90°,即∠PAQ=90°. ∴AP⊥AQ.【总结升华】在确定全等条件时,注意隐含条件的寻找.举一反三:【变式】 (2015•永州)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90°,BC=DC.延长AD到E点,使DE=AB.(1)求证:∠ABC=∠EDC;(2)求证:△ABC≌△EDC.【答案与解析】(1)证明:在四边形ABCD中,∵∠BAD=∠BCD=90°,∴90°+∠B+90°+∠ADC=360°,∴∠B+∠ADC=180°,又∵∠CDE+∠ADC=180°,∴∠ABC=∠CDE,(2)连接AC,由(1)证得∠ABC=∠CDE,在△ABC和△EDC中,,∴△ABC≌△EDC(SAS).类型二、灵活运用定理2.如图,已知AD为△ABC的中线,且∠1=∠2,∠3=∠4,求证:BE+CF>EF.3【思路点拨】将所求的线段转移到同一个或相关联的三角形中进行求解.【答案与解析】证明:延长ED至M,使DM=DE,连接 CM,MF,在△BDE和△CDM中,∴△BDE≌△CDM(SAS).∴BE
上传时间:2023-04-30 页数:10
389人已阅读
(5星级)
中考总复习:圆的有关概念、性质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知识讲解(基础)【考纲要求】1. 圆的基本性质和位置关系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但圆中复杂证明及两圆位置关系中证明会有下降趋势,不会有太复杂的大题出现;2.中考试题中将更侧重于具体问题中考查圆的定义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对应用、创新、开放探究型题目,会根据当前的政治形势、新闻背景和实际生活去命题,进一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圆的有关概念及性质1.圆的有关概念 圆、圆心、半径、等圆;弦、直径、弦心距、弧、半圆、优弧、劣弧、等弧;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内切圆、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内心、圆心角、圆周角.要点诠释: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2.圆的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圆具有旋转不变性.3.圆的确定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要点诠释: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4.垂直于弦的直径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要点诠释:在图中(1)直径CD,(2)CD⊥AB,(3)AM=MB,(4),(5).若上述5个条1件有2个成立,则另外3个也成立.因此,垂径定理也称五二三定理.即知二推三.注意:(1)(3)作条件时,应限制AB不能为直径.5.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相等.6.圆周角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推论1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要点诠释:圆周角性质的前提是在同圆或等圆中.考点二、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则有:点P在圆外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内d<r.要点诠释:圆的确定:①过一点的圆有无数个,如图所示.②过两点A、B的圆有无数个,如图所示.③经过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如图所示.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切线的判定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2)切线的性质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3)切线长和切线长定理切线长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要点诠释:直线是⊙O的切线,必须符合两个条件:①直线经过⊙O上的一点A;②OA⊥.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1)基本概念两圆相离、相切、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的定义.(2)请看下表:3要点诠释:①相切包括内切和外切,相离包括外离和内含.其中相切和相交是重点.②同心圆是内含的特殊情况.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从两个圆的相对运动来理解.④R-r时,要特别注意,R>r.【典型例题】类型一、圆的性质及垂径定理的应用1.已知:如图所示,在⊙O中,弦AB的中点为C,过点C的半径为OD.(1)若AB=,OC=1,求CD的长;(2)若半径OD=R,∠AOB=120°,求CD的长. 【思路点拨】如图所示,一般的,若∠AOB=2n°,OD⊥AB于C,OA=R,OC=h,则AB=2R·sin n°=2n·tan n°=;CD=R-h;的长.【答案与解析】解:∵半径OD经过弦AB的中点C,∴半径OD⊥AB.4(1)∵AB=,AC=BC=.∵OC=1,由勾股定理得OA=2.∴CD=OD-OC=OA-OC=1,即CD=1.(2)∵OD⊥AB,OA=OB,∴∠AOD=∠BOD.∴∠AOB=120°,∴∠AOC=60°.∵OC=OA·cos∠AOC=OA·cos60°=,∴.【总结升华】 圆的半径、弦长的一半、弦心距三条线段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为弦所对圆心角的一半,可充分利用它们的关系解决有关垂径定理的计算问题.举一反三:【变式】在足球比赛场上,甲、乙两名队员互相配合向对方球门进攻,当甲带球冲到A点时,乙已跟随冲到B点(如图
上传时间:2023-04-30 页数:12
389人已阅读
(5星级)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2016春•桐乡市校级期末)下列各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A.=y+5x B.3x+1=2xy C.x=y2+1 D.x+y=12.下列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A.B.C. D.3. (2015春•荔城区期末)是方程ax﹣y=3的解,则a的取值是()A.5 B.﹣5C.2D.14. 方程组的解是()A.B.C.D.5.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适合②的是方程组的解①②B.适合①的是方程组的解C.同时适合①和②的不一定是方程组的解D.同时适合①和②的是方程组的解6. 关于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是()A.B. C.D. 1二、填空题7.(2015•江都市模拟)已知方程2x+y﹣5=0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为:x= .8.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有,则 9.(2016春•南昌期末)若(a﹣3)x+y|a|﹣2=1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则a的值是 .10.若是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则的值是__________.11.已知,且,则___________.12.若方程ax-2y=4的一个解是,则a的值是.三、解答题13.(2015.中江期末)若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求a的值.14.根据下列语句,分别设适当的未知数,列出二元一次方程或方程组. (1)甲数的比乙数的2倍少7; (2)摩托车的时速是货车的倍,它们的速度之和是200km/h; (3)某种时装的价格是某种皮装价格的1.4倍,5件皮装比3件时装贵700元.15.已知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的值也是方程的解,求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答案】D;【解析】解:A、=y+5x不是二元一次方程,因为不是整式方程;B、3x+1=2xy不是二元一次方程,因为未知数的最高项的次数为2;C、x=y2+1不是二元一次方程,因为未知数的最高项的次数为2;D、x+y=1是二元一次方程.故选:D.2. 【答案】D; 【解析】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3.【答案】A2【解析】∵是方程ax﹣y=3的解,∴a﹣2=3,解得:a=5.故选A.4. 【答案】B;【解析】代入验证.5. 【答案】D; 6. 【答案】B;【解析】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二、填空题7.【答案】.8.【答案】2,18;【解析】将代入第一个方程,得出,再将的值代入第二个方程得的值.9.【答案】﹣3;【解析】解:∵(a﹣3)x+y|a|﹣2=1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a﹣3≠0,|a|﹣2=1.解得:a=﹣3.故答案为:﹣3.10.【答案】-8. 【解析】将代入,得, 所以.11.【答案】4;【解析】由已知得,,所以,. 把 代入方程 中,得,所以.12. 【答案】3【解析】将解代回原方程计算.三、解答题13.【解析】解:∵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a|﹣2=1且a﹣3≠0,∴a=﹣3.14.【解析】解:(1)设甲数为x,乙数为y,则. (2)设摩托车的速度为x km/h,货车的速度为y km/h,则3 (3)设时装的价格为x元/件,皮装的价格为y元/件,则.15.【解析】解:由得,将代入得,所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是.4
上传时间:2023-04-30 页数:4
389人已阅读
(5星级)
轴对称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学习目标】1. 认识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及它们的简单应用;2. 了解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并掌握其性质;3. 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并掌握它们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轴对称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①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是全等形;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则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③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点在对称轴上.(3)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区别: 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指具有特殊形状的一个图形;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而轴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来说的.联系: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要点二、作轴对称图形 1.作轴对称图形(1)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我们只要分别作出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接这些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对于一些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作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点(,)关于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点(,)关于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要点三、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1)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特别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每个底角都等于45°.(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即等角对等边).2.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一个角为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典型例题】类型一、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1、如图,由四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田字格中,△ABC的顶点都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在田字格上画与△ABC成轴对称的三角形,且顶点都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这样的三角形(不包含△ABC本身)共有()A.1个 B.2个C.3个D.4个【思路点拨】分别以正方形的对角线和田字格的十字线为对称轴,来找三角形.【答案】C;【解析】先把田字格图标上字母如图,确定对称轴找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再计算个数.△HEC与△ABC关于CD对称;△FDB与△ABC关于BE对称;△GED与△ABC关于HF对称;关于AG对称的是它本身.所以共3个.2【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确定对称轴然后找出成轴对称的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BC的内部有一点P,且D,E,F是P分别以AB,BC,AC为对称轴的对称点.若△ABC的内角∠A=70°,∠B=60°,∠C=50°,则∠ADB+∠BEC+∠CFA=()A.180°B.270° C.360°D.480°【答案】C;解:连接AP,BP,CP,∵D,E,F是P分别以AB,BC,AC为对称轴的对称点∴∠ADB=∠APB,∠BEC=∠BPC,∠CFA=∠APC,∴∠ADB+∠BEC+∠CFA=∠APB+∠BPC+∠APC=360°.2、已知∠MON=40°,P为∠MON内一定点,OM上有一点A,ON上有一点B,当△PAB的周长取最小值时,求∠APB的度数.【思路点拨】求周长最小,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找到P的对称点来确定A、B的位置,角度的计算,可以通过三角形内角
上传时间:2023-04-30 页数:10
388人已阅读
(5星级)
平面直角坐标系(基础)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能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确定点,以及由点求出坐标,掌握点的坐标的特征.3.由数轴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要点梳理】要点一、有序数对定义:把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要点诠释:有序,即两个数的位置不能随意交换,(a,b)与(b,a)顺序不同,含义就不同,如电影院的座位是6排7号,可以写成(6,7)的形式,而(7,6)则表示7排6号.要点二、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点的坐标的概念1.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就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如图1).要点诠释: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由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的.2. 点的坐标 平面内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做点P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数对(a,b)叫做点P的坐标,记作:P(a,b),如图2.要点诠释:(1)表示点的坐标时,约定横坐标写在前,纵坐标写在后,中间用,隔开.1(2)点P(a,b)中,|a|表示点到y轴的距离;|b|表示点到x轴的距离.(3) 对于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都有唯一的一对有序数对(x,y)和它对应,反过来对于任意一对有序数对,在坐标平面内都有唯一的一点与它对应,也就是说,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是一一对应的.要点三、坐标平面1. 象限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成如图所示的Ⅰ、Ⅱ、Ⅲ、Ⅳ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如下图.要点诠释:(1)坐标轴x轴与y轴上的点(包括原点)不属于任何象限.(2)按方位来说:第一象限在坐标平面的右上方,第二象限在左上方,第三象限在左下方,第四象限在右下方.2. 坐标平面的结构 坐标平面内的点可以划分为六个区域:x轴,y轴、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这六个区域中,除了x轴与y轴有一个公共点(原点)外,其他区域之间均没有公共点.要点四、点坐标的特征1.各个象限内和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符号规律要点诠释:(1)对于坐标平面内任意一个点,不在这四个象限内,就在坐标轴上.(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3)根据点的坐标的符号情况可以判断点在坐标平面上的大概位置;反之,根据点在坐标平面上的位置也可以判断点的坐标的符号情况.2.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点坐标的特征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纵坐标相等,可表示为(a,a);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表示为(a,-a).3.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P(a,b)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b);P(a,b)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b);P(a,b)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b).4.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2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典型例题】类型一、有序数对1.如果将一张13排10号的电影票简记为(13,10),那么(10,13)表示的电影票是排号.【思路点拨】在平面上,一个数据不能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须用有序数对来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答案】10,13.【解析】由条件可知:前面的数表示排数,后面的数表示号数.【总结升华】在表示时,先要约定顺序,一旦顺序约定,两个数的位置就不能随意交换,(a,b)与(b,a)顺序不同,含义就不同.类型二、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点的坐标的概念2.如图,写出点A、B、C、D各点的坐标.【思路点拨】要确定点的坐标,要先确定点所在的象限,再看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答案与解析】解:由点A向x轴作垂线,得A点的横坐标是2,再由点A向y轴作垂线,得A点的纵坐标是3,则点A的坐标是(2,3),同理可得点B、C、D的坐标.所以,各点的坐标:A(2,3),B(3,2),C(-2,1),D(-1,-2).【总结升华】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任意一点到x轴的距离是这点纵坐标的绝对值,到y轴的距离是这点横坐标的绝对值.举一反三:【变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点A既在x轴的上方,又在y轴的左边,且距离x轴,y轴分别为5个单位长度和4个单位长度,那么点A的坐标为( ).A.(5,-4)B.(4,-5)C.(-5,4)D.(-4,5)【答案】D.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A(4,3),B(-2,3),C(-4,1),D(2,-2).【答案与解析】 解:因为点A的坐标是(4,3
上传时间:2023-04-30 页数:5
388人已阅读
(5星级)
三元一次方程组(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理解三元一次方程(或组)的含义;2.会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3. 会列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三元一次方程及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1.三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三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如x+y-z=1,2a-3b+4c=5等都是三元一次方程.要点诠释: (1)三元一次方程的条件:①是整式方程,②含有三个未知数,③含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1次.(2) 三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by+cz+d=0,其中a、b、c不为零.2.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一般地,由几个一次方程组成,并且含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 要点诠释:(1) 三个方程中不一定每一个方程中都含有三个未知数,只要三个方程共含有三个未知量即可.(2)在实际问题中含有三个未知数,当这三个未知数同时满足三个相等关系时,可以建立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要点二、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1)利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把方程组中一个方程与另两个方程分别组成两组,消去两组中的同一个未知数,得到关于另外两个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2)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3)将求得的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4)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最后一个未知数的值;(5)将求得的三个未知数的值用{合写在一起.要点诠释:(1)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代入或加减消元,把三元化为二元.使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而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其思想方法是:(2)有些特殊的方程组可用特殊的消元法,解题时要根据各方程特点寻求其较简单的解法.要点三、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列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字母(如x,y,z)表示题目中的两个(或三个)未知数; 2.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3.根据这些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并组成方程组;14.解这个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5.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要点诠释:(1)解实际应用题必须写答,而且在写答案前要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检查求得的结果是否合理,不符合题意的应该舍去.(2)设、答两步,都要写清单位名称,应注意单位是否统一.(3)一般来说,设几个未知数,就应列出几个方程并组成方程组.【典型例题】类型一、三元一次方程及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1. 下列方程组不是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是().A.B.C.D. 【思路点拨】根据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来求解,对A、B、C、D四个选项进行一一验证.【答案】B【解析】解:由题意知,含有三个相同的未知数,每个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并且一共有三个方程,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A、满足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故A选项错误;B、x2-4=0,未知量x的次数为2次,∴不是三元一次方程,故B选项正确;C、满足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故C选项错误;D、满足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故D选项错误;故选B.【总结升华】三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方程不一定都是三元一次方程,并且有时需对方程化简后再根据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进行判断.类型二、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 (2015春•苏州校级期末)若x:y:z=2:7:5,x﹣2y+3z=6,求的值.【思路点拨】根据x:y:z=2:7:5,设x=2k,y=7k,z=5k,代入x﹣2y+3z=6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求出x、y、z的值,最后代入求出即可.【答案与解析】解:∵x:y:z=2:7:5,∴设x=2k,y=7k,z=5k,代入x﹣2y+3z=6得:2k﹣14k+15k=6,解得:k=2,∴x=4,y=14,z=10,∴==0.18.【总结升华】若某一方程是比例形式,则先引入参数,后消元.举一反三:2【变式】解方程组【答案】解:由①,得3x=2y,即,④由②,得5y=4z,即,⑤把④、⑤代入③,得.解得y=12.⑥把⑥代入④,得x=8,把⑥代入⑤,得z=15.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3.已知方程组的解使得代数式x-2y+3z的值等于-10,求a的值.【思路点拨】由题意可知,此方程组中的a是已知数,x、y、z是未知数,先解方程组,求出x,y,z(含有a的代数式),然后把求得的x、y、z代入等式x-2y+3z=-10,可得关于a的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个方程,即可求得a的值.【答案与解析】解法一:②-①,得z-x=2a④③+④,得2z=6a,z=3a把z=3a分别代入②和③,得y=2a,x=a.∴.把x=a,y=2a,z=3a代入x-
上传时间:2023-04-30 页数:5
388人已阅读
(5星级)
有理数的加减法(提高)【学习目标】1.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法则及运算律,并会使用运算律简算; 2.掌握有理数减法的法则和运算技巧,认识减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体会其中蕴含的转化的思想;3.熟练地将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的意义,运用加法运算律合理简算,并且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有理数的加法1.定义:把两个有理数合成一个有理数的运算叫作有理数的加法.2.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要点诠释:利用法则进行加法运算的步骤:(1)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异号,还是有一个加数为零,以此来选择用哪条法则.(2)确定和的符号(是+还是-).(3)求各加数的绝对值,并确定和的绝对值(加数的绝对值是相加还是相减).3.运算律: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加法交换律文字语言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符号语言a+b=b+a加法结合律文字语言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符号语言(a+b)+c=a+(b+c)要点诠释:交换加数的位置时,不要忘记符号.要点二、有理数的减法1.定义: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例如:(-5)+?=7,求?,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要点诠释:(1)任意两个数都可以进行减法运算. (2) 几个有理数相减,差仍为有理数,差由两部分组成:①性质符号;②数字即数的绝对值.2.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即有:.要点诠释: 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时,注意同时进行的两变,一变是减法变加法;二变是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如:要点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适当应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典型例题】类型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11.(2015秋•江都市月考)阅读下题的计算方法.计算.解:原式===0+(﹣)=﹣上面这种解题方法叫做拆项法,按此方法计算:.【思路点拨】根据拆项法,可把整数结合在一起,分数结合在一起,再根据有理数的加法,可得答案.【答案与解析】解:原式=[(﹣2011)+(﹣)]+[(﹣2010)+(﹣)]+[4022+]+[(﹣1)+(﹣)]=[(﹣2011)+(﹣2010)+4022+(﹣1)]+[(﹣)+(﹣)++(﹣)]=0+(﹣)=﹣.【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拆项法是解题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计算:(1) -7+10;(2) (-)+(-7.3);(3) 1+(-2);(4) 7+(-3.8)+(-7.2)【答案】(1)原式=;(2)原式=;(3)原式=;(4)原式=【变式2】计算:2【答案】【变式3】计算:.【答案】解法一:→同号的数一起先加.解法二:→同分母,互为相反数的数,或几个数可以凑整的数分别结合相加.类型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2. (1)2-(-3); (2)0-(-3.72)-(+2.72)-(-4); (3).【思路点拨】此题是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先按照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再按照有理数的加法进行计算.【答案与解析】本题可直接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1)2-(-3)=2+3=5 (2)原式=0+3.72+(-2.72)+4=(0+4)+(3.72-2.72)=4+1=5(3)原式=【总结升华】算式中的+或-既可以看作运算符号按法则进行计算,也可以看作是性质符号按多重符号化简进行计算.类型三、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3.计算:(1)-3.72-1.23+4.18-2.93-1.25+3.72;(2)11-12+13-15+16-18+17; (3)3(4)(5);(6)【答案与解析】(1)观察各个加数,可以发现-3.72与3.72互为相反数,把它们分为一组;4.18、-2.93与-1.25的和为0,把它们分为一组可使计算简便.解:-3.72-1.23+4.18-2.93-1.25+3.72=(-3.72+3.72)+(4.18-2.93-1.25)-1.23=0+0-1.23=-1.23 (2)把正数和负数分别分为一组.解:11-12+13-15+16-18+17=(11+13+16+17)+(-12-15-18)=57+(-45)=12(3)仔细观察各个加数,可以发现两个小数的和是-1,两个整数的和是29,三个分数通分后也不难算.故把整数、分数、小数分别分为一组.解:(4)3.46和1.54的和为整数,把它们分为一组;-3.87与3.37的和为-0.5,把它们分为一组;与 易于通分,把它们分为一组;与同分母,把它们分为一组.解: (5)先把整数分离
上传时间:2023-04-30 页数:6
388人已阅读
(5星级)
直线、射线、线段(基础)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2. 利用直线、线段的性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3.利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解决相关计算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直线1.概念:直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是一个不作定义的原始概念,直线常用一根拉得紧的细线、一张纸的折痕等实际事物进行形象描述.2. 表示方法:(1)可以用直线上的表示两个点的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图1所示,可表示为直线AB(或直线BA). (2)也可以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图2所示,可以表示为直线. 3.基本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单说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要点诠释:直线的特征:(1)直线没有长短,向两方无限延伸.(2)直线没有粗细.(3)两点确定一条直线.(4)两条直线相交有唯一一个交点.4.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点在直线上,如图3所示,点A在直线m上,也可以说:直线m经过点A.(2)点在直线外,如图4,点B在直线n外,也可以说:直线n不经过点B.要点二、线段1.概念:直线上两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2.表示方法:(1)线段可用表示它两个端点的两个大写英文字母来表示,如图所示,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2)线段也可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来表示,如图5所示,记作:线段a.3.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两种方法:法一: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例如:下图所示,用圆规在射线AC上截取AB=a.法二:用刻度尺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例如:可以先量出线1段a的长度,再画一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4.基本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如图6所示,在A,B两点所连的线中,线段AB的长度是最短的.要点诠释:(1)线段是直的,它有两个端点,它的长度是有限的,可以度量,可以比较长短.(2)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3)线段的比较:①度量法:用刻度尺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再比较长短.②叠合法:利用直尺和圆规把线段放在同一条直线上,使其中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位于重合端点同侧,根据另一端点与重合端点的远近来比较长短.5.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如图7所示,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或AB=2AC=2BC.要点诠释: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点C一定在线段AB上.要点三、射线1.概念:直线上一点和它一侧的部分叫射线,这个点叫射线的端点.如图8所示,直线l上点O和它一旁的部分是一条射线,点O是端点.2.特征:是直的,有一个端点,不可以度量,不可以比较长短,无限长.3.表示方法:(1)可以用两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其中一个是射线的端点,另一个是射线上除端点外的任意一点,端点写在前面,如图8所示,可记为射线OA.(2)也可以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图8所示,射线OA可记为射线l.要点诠释: (1)端点相同,而延伸方向不同,表示不同的射线.如图9中射线OA,射线OB是不同的射线.(2)端点相同且延伸方向也相同的射线,表示同一条射线.如图10中射线OA、射线OB、射线OC都表示同一条射线.要点四、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2图6图7图8图9图101.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联系(1)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上的一部分,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直线上任取一点,则可将直线分成两条射线;在直线上取两点,则可将直线分为一条线段和四条射线.(2)将射线反向延伸就可得到直线;将线段一方延伸就得到射线;将线段向两方延伸就得到直线.2.三者的区别如下表要点诠释:(1) 联系与区别可表示如下:(2)在表示直线、射线与线段时,勿忘在字母的前面写上直线射线线段字样.【典型例题】类型一、相关概念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射线OA与射线AO是同一条射线 B.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 C.过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D.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必有三个交点【答案】B【解析】射线OA的端点是O,射线AO的端点是A,所以射线OA与射线AO不是同一条射线,故A错误;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所以C错误;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有三个交点或一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所以D错误;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所以B正确.【总结升华】直线和线段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时,与字母的前后顺序无关,但射线必须是表示端点的字母写在前面,不能互换.3举一反三:【变式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延长线段AB到C B.延长射线ABC.直线AB的端点之一是A D.延长射线OA到C 【答案】A【变式2】如图所示,请分别指出图中的线段、射
上传时间:2023-04-30 页数:7
388人已阅读
(5星级)
答 案见解析解析证明:,,即可.答 案见解析解析解:考虑简单情况为质数,根据定理在进制下无进位.问题转化为:,是否存在无穷多个素数使得在进制下无进位.若时,只要则不进位,显然这样的有无穷多个.若时,不进位则要求,因此不存在无穷多个这样的质数,这种构造不行.现在考虑,在进制下进位次数少于.即在进制下进位次数少于.两个相加最多进位次,若时,,取为的质因子,则改变可以找到无穷多个满足条件的.当时,利用以及. 综合可知,当时,满足题设.答 案见解析解析解:反证法.令,有 . 模块模块1::111例题1a =13a =24 a =i=1∑ni2a +1(n)2例题2n+k=pKummcrp ∣C ⇔2nnpn+nn=p−kppp−k+()p−k()k⩽0−2k<ppk>0p−k+()p−k<()p⇒p<2kn+k=pmp m∣C ⇔2nnpn+nmp−k+(m)p−k(m)pmp−mk=a p+m−1m−1⋯+a p+1a 0mk⩾2pa ⇔∣0pk∣pkmnk=1C =2nn C 2n+1n+12n+1n+1n+1,2n+1=()1⇒n+1C ()∣2nnk =1例题3T=a+2+3ba−2+3b=(()22)(()22)a+3b+4−(22)216a2a+3b−4<(22)2T<a+3b+4(22)2������ ���� ��解析解析解��������������������解�����解������������解����������� ��解析解析解�������解��������������解� �������������������������������������������� ��解析解析解��������解����������������������������解��� ��������������������������������� �������������������������������������������� ��������析���� ����������������������c������������������������������������c�������c�����题4�������������c���c���c���c���c���cT���c��T�题5�����������������������������T�������������������������������c��������������c����������T�����������������������c�����������������������������������������c����������������c�����������c�������������������������c��������c�������c������题6������c�����c�����c����c��c���c������c����������������c���������������������������������88���������c�����������b����c���c����������c���c���c����c����������������88��������c���������������c���������������������������������������� ������� � �解���� � ��解������������� ������� � �解���� � ��解���������� ������� � ��� � �������������解� ����������解����� ��解析解析解������ � ����������题�������������� ����������������������������� � ���������������解������������������������������解�������� � �������������� � �������������� � ������ ����� �1�a��a��b�����a���a���b������a���a��b���1�a�1a�1�����b��a��a����a����a��a�����b��a�1����a��x��a�1b��y��xy������a��a�1������b����a���a����a����a���a������b����a�1����a����1�xy����a�1�a�1�����b���a���a�����a����a��1�a�����b���a�1����a��1���1��a�1b��xy����x�y��������
上传时间:2023-06-16 页数:5
387人已阅读
(5星级)
客服
客服QQ:
2505027264
客服电话:
18182295159(不支持接听,可加微信)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