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绪论教学设计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绪论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授课对象任务名称模块一:民族的血脉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绪论授课学时2课时授课时间知识点1.健康与健康中国的概念;2.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3.室内设计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4.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背景。教材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是室内设计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着力培养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忠诚奉献等职业素养和以人为本、平等博爱等人文精神,为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提供基础。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为专业课服务,首先必须了解健康与健康中国的概念;理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基本精神、生成背景及其发展走向,为后面的学习铺好路,搭好桥。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职一年级的学生,调查显示,92%的学生表示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有用,65%的学生表示应该对传统文化有选择性的继承。但是,他们在观念和行动上表现出不一致的矛盾性,对传统文化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只有30%的学生表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般性了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背景。能力目标:1.能准确把握文化的基本概念,能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能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从文化的视野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上传时间:2025-07-02 页数:24
139人已阅读
(5星级)
2025形势与政策第六讲践行多边主义 完善全球治理 教学目的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80 年前联合国成立时只有51个会员国,到今天193个国家共乘一艘大船, 多极化的世界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正在成为现实。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 到,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地缘冲突不断升级,多重危机纷至沓来,不稳定和不确定性日益突出;帮助学生理解,联合国作为开展全球治理的最主要平台,已经为各国遮风挡雨近80年,未来的多极世界更加需要联 合国;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提出三大全球倡议和两大主张,才是真正 践行多边主义,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重点内容1.讲清楚当前的国际形势。巴以、俄乌等地区热点纷争不断,全球性的气候、粮食问题等挑战层出不穷,尽管如此,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是时代主流。—128—2.讲清楚多边主义解决全球性问题是国际社会的共识。联合国是践行多边主义的核心平台,多边主义是历史潮流、是大势所趋,也面临着改革完善的历史任务。3.讲清楚中国践行多边主义的具体部署。打造持久稳定的安全格局、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交流互鉴的文明格局、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格局。—128— 践行多边主义 完善全球治理 教学难点全面、辩证看待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教学导入2025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与以往逢十纪念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不同
上传时间:2025-10-01 页数:44
138人已阅读
(5星级)
大讲堂之 第七讲 华夷一体与中华民族空前繁盛(隋唐五代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一个不可忽略,甚至十分重要的阶段。唐朝开通了包括中原与草原等周边各地的道路,将全国各地包括中原与草原、西域内陆等等联系在一起,构成了网状的交流体系,这个就大大促进了各个民族的经济交往和贸易交流。其中 最突出的就是人们热衷谈论的丝绸之路,第一点隋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么形成的?公元581 年是隋朝的 建国,它的创建者叫杨坚,杨坚是北周的外戚,北周他是西魏的 继承者,西魏与东魏是北魏分裂之后的两个东西对峙的政权,那 么北魏是由鲜卑拓跋人建立的王朝,他南下中原以后,早期定都 在平城,就是今天山西大同东北这一带,后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 阳,就开启了中原化的进程。整体上讲,包括北周在内的上述政权,都是中国南北朝历史阶段中的由北方草原人与中原的势力相互结合建立的政权。从人群的组成上看,大体上包含了草原的游牧人和定居的农耕族群等多种成分。北周于公元577年兼并了它的东部对手北齐,但是北周本 身他后来继位的皇帝非常小,就小孩子,所以北周宫廷的权力就 被当时的外戚杨坚所掌控。杨坚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他就取代了 北周,建立了隋朝。杨坚建立的隋朝,他既没有宫廷的流血政变,也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应该说还是很顺利的。用老话来说,他采取的是一种禅让的制度或者是办法,但实际上杨坚的威望他压过了北周的宗室,也就是说他具备了控
上传时间:2025-01-19 页数:44
138人已阅读
(5星级)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与实践结晶目 录一 、内容简述 ..21.1 背景与意义 . 21.2 研究目的与方法4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52.1 中国古代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62.2 近现代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72.3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巩固与发展 9三、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基础 .. 103.1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理论 .123.2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创新 .133.3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与特征14四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154.1
上传时间:2025-08-24 页数:40
137人已阅读
(5星级)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单元名称第十三讲先锋队与中华民族独立解放(1919—1949)课 时2教学目标1.阐明中国建立现代国家的重要意义;2.阐明中华民族共同体离不开中华民族先锋队;3.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新在哪里;4.理解以民族平等实现民族解放的重要性;5.理解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自决的差别。教学重点难点1.传统的王朝体系必须转型成为现代国家,要有国家主权;2.要想建构现代国家,必须依靠先进政党高度组织化的力量;3.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关键是要把人民发动起来、组织起来;4.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历史转变;5.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苏联在民族问题上的核心差异是什么?6.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教学方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互动讨论、课堂提问、教师板书、PPT等,以及采取视频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式。教 学 过 程 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百多年来,各种政治力量虽都确认了以中华民族为共同族称,以现代中国为中华民族国家形态,但都没有成功。根源就是缺乏把中国人民重新组织起来的政治力量。第十三章先锋队与中华民族独立解放(1919—1949)第一节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三、革命新局面第二节革命新道路一、土地革命与长征二、中华民族先锋队三、全民族抗战四、边区民族治理五、中国命
上传时间:2025-01-06 页数:11
137人已阅读
(5星级)
第三章教案教学单位系(教研室 )课程名称年级授课教师职称学时授课题目(章、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途径和方法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教材名称: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主编:《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编写组出版时间:2024年8月。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撰写要点:1.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掌握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大意义,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科学内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途径和方法。2.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教学重点:掌握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科学内涵。教学难点: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途径和方法。解决方案:针对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研讨的方式进行。结合案例分析,提升课堂讲授的教学效果。3.学情分析、教材分析(1)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本科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国家安全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了解,思想活跃,通过强调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为开展本门课程的教学提供较有利的条件。学生在国家安全方面的思想素质(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危机意识等)有待加强,学习习惯(自学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学以致用能力等)还需提升。10(2)教材分析本门课程选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读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全书纸质内容与数字化资源一体化设计,数字课程涵盖了视频、图
上传时间:2025-01-06 页数:11
137人已阅读
(5星级)
目录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1第一节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概念/2一 、中华民族/2二、中华民族共同体/4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第二节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理念/5一、十二个必须/6二、五个共同/7三、五个相/8四、四个与共/10五、四对关系/10第三节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渊源/11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11二、大一统历史传统/15三、两个结合理论成果/16第四节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17一 、立足文明特性/18二、坚持正确道路/19三、深化建设路径/21 小结 / 2 3思考题/23第 二 讲树 立 正 确 的 中 华 民 族 历 史 观 / 2 4第一节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251目录T一、地理与文明/25二、国家与民族/28三、多元与一体/33第二节中华民族先锋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36一、先锋队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37二、先锋队与中华民族团结进步/40三、先锋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41 小 结 / 4 5思考题/46第 三 讲文 明 初 现 与 中 华 民 族 起 源 ( 史 前 时 期 ) / 4 7第一节中华民族起源/48一、早期人类与文化/48二、早期中华文化圈/49三、区域文化的早期互动/54第二节华夏初立/56一、邦国林立/56二、王国初统/59第三节中华文明特性的基本形成/60一
上传时间:2025-09-22 页数:398
135人已阅读
(5星级)
传道受业立德树人第四模块至善的境界中国古代教育教学设计第四模块至善的境界中国古代教育教学设计一 、教学分析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授课对象任务名称第四单元:中国古代教育授课学时4课时授课时间知识点1.中国古代主要教育家和教育思想;2.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3.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4.中国古代的学校及教科书。教材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是公共基础课程。它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回顾中国古代教育史,每一位教育家的先进教育理念都令人感慨:孔子的因材施教、孟子的循序渐进、荀子的学思兼顾……这些古老具有智慧的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的发展仍有重要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2.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起源发展;3.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4.了解中国古代著名的学校及教科书。能力目标:1.能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能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从文化的视野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素质目标:了解教育理念和智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2.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起源发展;3.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4.了解中国古代著名的学校及教科书。教学难点:1.了解教育理念和智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2.能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从文化的视野观察、分析现
上传时间:2025-07-02 页数:7
135人已阅读
(5星级)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第十讲)课程名称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章节名称中外会通与中华民族巩固壮大(明朝时期)授课时长90分钟授课方式课堂教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明朝是对元朝大一统的接续,以及明朝如何以华夷无间的开明族群观念,全面继承元代疆域管理模式,采取以招抚为主、征讨为辅的策略,将边疆地区纳入王朝版图。掌握明朝的二元疆域治理体制。掌握明廷对蒙古诸部采取的威德兼施政治策略。掌握明朝与各民族共击外敌侵扰的历史。2.掌握明朝农商并举的经济形态和各项经济政策。3.掌握北方与中原农牧混合社会的形成。掌握明朝对南方"调北填南"的政策以及"民屯的形成。掌握中国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人口居住格局的形成。4.掌握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历史。掌握儒学教育的推广。掌握中原与少数民族族群的多元文化交融。掌握伊儒会通。二、能力目标能理解明朝的时代特征,以及明朝大一统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对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影响与现代意义。三、价值目标充分理解大一统制度的优越性及其对后世 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各民族根本利益的保障。教学重点一、把握明代的关键词:温和开明,中外会通 1.善用招抚等和平手段、因俗而治等理念,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及其管理制度,多民族共同治理疆域、共同抵御外侮,中华民族政治向心力日益加强。2.商品经济繁荣,统一大市场基本形成,中原与边
上传时间:2025-01-06 页数:7
135人已阅读
(5星级)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第九讲)课程名称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带格式表格章节名称混一南北与中华民族大统合(元朝时期)授课时长90分钟授课方式混合式教学(线下讲授+学习通线上活动+网络查找资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元朝时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增强对元朝时期中华文明文明特性,尤其是连续性、包容性和创新性的认知。【能力目标】提高分析和批判征服王朝论和内亚史观的能力。【素质目标】树立对元朝的正确认知,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认同。教学内容1.元朝的重建一统2.元朝的胡汉一家3.元朝的经济统合教学重点讲清楚崖山之后无中国的错误本质,呈现元朝时期中华民族从小中华到"大中华的样态,突出元朝在行政大区制创设、将西藏地区纳入中央管理的重要贡献。教学难点1.蒙古帝国与元朝的关系;2.元朝的"四等人"划分中的族群因素和阶级因素。教学思想与方法本节课秉持以学生为中心,思维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按照问题链为导向,通过参与式研讨、案例教学等方法,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使其掌握相关的核心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辨别错误史观的能力。教学意图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对元朝的 兴趣,澄清对元朝的认知偏差"崖山之后无中国"观点 的错误本质及其危害性。问题切入:1.元朝的疆域是不是到达了欧洲?2.元朝是不是存在四等人制度?3.元朝是
上传时间:2025-01-06 页数:2
135人已阅读
(5星级)
—29—2025形势与政策PERSONAL RESUME第二讲纪念抗战胜利 坚定民族信念 教学目的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是 为了正确地认知,缅怀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教学中,讲好抗日战争的故事,讲好抗战英雄的故事,教育引导学生铭记抗日战争历史,坚持正确二战史观,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心灵深处,激发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坚定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民族复兴的推动者、国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 重点内容1.讲清楚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历程。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 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起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条件最艰苦,付出的牺牲最惨重,在二战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母庸置疑, 在东方主战场上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与作出的卓越贡献不容磨灭。2.讲清楚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抗日战争是一场促进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的战争,是一场改变国家命运的战争,是一场推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进程的战争。3.讲清楚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河山光复,更是人心光复、精神重塑。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29—强大精神动力。4.讲清楚新征程如何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历史带给我们的启迪永远映照现实
上传时间:2025-10-01 页数:45
133人已阅读
(5星级)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第十一讲)课程名称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章节名称中华一家与中华民族格局底定(清前中期)授课时长90分钟授课方式混合式教学(线下讲授+学习通线上活动+网络查找资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清前中期巩固边疆的政策措施,如蒙旗制度、金瓶掣签、驻藏大臣制度等,明晰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了解清军入关、锡伯族西迁、走西口"、"闯关东"等带来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格局底定。【能力目标】:能分析清前中期基本底定中国现代疆域版图的原因,能对新清史这一错误史观进行批判分析。【素质目标】:认同清前中期对中国疆域版图的底定和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型塑;明晰清前中期的边疆治理是多元服务于一体的表现;对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有更具象的认知。教学内容1、清前中期朝对我们今天疆域版图的底定2、清前中期的边疆内地一体化建设3、清前中期中华民族格局的新发展4、王朝国家的盛世危机——以马嘎尔尼访华事件为视角1教学重点1、清朝在巩固大一统国家政权方面做出的努力2、清前中期统一新疆地区的过程,锡伯族西迁与土尔扈特东归3、清前中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表现教学难点1、清前中期对大一统与正统的创新性发展2、清前中期边疆地区因俗而治与国家一体化的关系教学思想与方法本节课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强化思维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问题链为导向,
上传时间:2025-01-06 页数:3
133人已阅读
(5星级)
天下秩序与华夏共同体演进(夏商周时期)教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四讲)课程名称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章节名称天下秩序与华夏共同体演进(夏商周时期)授课时长90分钟授课方式使用PPT课堂讲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列举夏商周时期民族融合发展的2-3个历史事实。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辩证的方法看待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比如 分封制、宗法制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于中华民族交融发展的作用。3.情感与价值目标:能够从夏商周时期天下观、天命观的确立,引领同学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教学重点1.夏商周时期天下秩序的内容、特点、意义。2.先秦时期天下观、礼乐制、宗法制、分封制、天命观,奠定了中华文明 的价值基础。3.大夷之功:夏商周时期"蛮夷戎狄"融入华夏族的进程,及其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带来的积极意义。教学难点1.夏商周时期华夏共同体演进的历史脉络,中华民族共同体在这一时期呈现的发展状态。2.夏商周时期每个历史阶段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解决了哪些问题,遗留 了哪些问题,中华民族共同体在这个时期发展的主线和特征。3.丰富的学理性知识在短时间内如何更为平实、精炼、准确地传达给专业 差异较大的大学本科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程导入:从三星堆遗址看早期中华文明的融合发展。设计思路:通过对考古热点案例三星堆遗址的介绍,引入讨论灿烂辉煌的古蜀文化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密
上传时间:2025-01-06 页数:3
132人已阅读
(5星级)
导言中国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 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辛探索并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把极度贫穷落后的中国逐步改变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100多年来,中 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 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一 、中国近代史综述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明历尽沧桑始终绵延不断、传承不绝,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当欧美一些国家从17世纪中叶开始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18世 纪60年代
上传时间:2025-06-29 页数:413
131人已阅读
(5星级)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大纲课程名称: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课程学时学分:36 学时,2学分,其中:实践教学环节12学时 课程适用专业:课程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理科)、第二学年第二学期(文科)、预科学生课程先修要求:无一 、课程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复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理论,能分析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中的四个共同,能正确把握四对重大关系;能概述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样态与特点;能列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能力目标】:学生能辨别并反对有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错误史观;学生能联系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中的过程,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要性及中国共产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与掌舵者;学生能准确认识中华民族取得的文明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就是要立足中国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坚持走自己的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团结奋斗;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中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规律,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任务,自觉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素质目标】: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树立四个与共的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就中国心、铸造中华魂;学生能积极参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生会思考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大势中规
上传时间:2025-08-24 页数:22
130人已阅读
(5星级)
第六章教案教学单位系(教研室 )课程名称年级授课教师职称学时授课题目(章、节)坚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教材名称: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主编:《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编写组出版时间:2024年8月。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撰写要点:1.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掌握坚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的科学内涵,新时代经济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新时代维护经济安全的途径和方法。2.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教学重点:掌握坚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的科学内涵。教学难点:新时代维护经济安全的途径和方法。解决方案:针对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研讨的方式进行。结合案例分析,提升课堂讲授的教学效果。3.学情分析、教材分析(1)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本科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国家安全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了解,思想活跃,通过强调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为开展本门课程的教学提供较有利的条件。学生在国家安全方面的思想素质(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危机意识等)有待加强,学习习惯(自学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学以致用能力等)还需提升。(2)教材分析10本门课程选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读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全书纸质内容与数字化资源一体化设计,数字课程涵盖了视
上传时间:2025-01-06 页数:17
128人已阅读
(5星级)
天下秩序与华夏共同体演进(夏商周时期)教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四讲)课程名称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章节名称天下秩序与华夏共同体演进(夏商周时期)授课时长90分钟授课方式使用PPT课堂讲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列举夏商周时期民族融合发展的2-3个历史事实。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辩证的方法看待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比如 分封制、宗法制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于中华民族交融发展的作用。3.情感与价值目标:能够从夏商周时期天下观、天命观的确立,引领同学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教学重点1.夏商周时期天下秩序的内容、特点、意义。2.先秦时期天下观、礼乐制、宗法制、分封制、天命观,奠定了中华文明 的价值基础。3.大夷之功:夏商周时期"蛮夷戎狄"融入华夏族的进程,及其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带来的积极意义。教学难点1.夏商周时期华夏共同体演进的历史脉络,中华民族共同体在这一时期呈现的发展状态。2.夏商周时期每个历史阶段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解决了哪些问题,遗留 了哪些问题,中华民族共同体在这个时期发展的主线和特征。3.丰富的学理性知识在短时间内如何更为平实、精炼、准确地传达给专业 差异较大的大学本科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课程导入:从三星堆遗址看早期中华文明的融合发展。设计思路:通过对考古热点案例三星堆遗址的介绍,引入讨论灿烂辉煌的古蜀文化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密切联系。(5分
上传时间:2025-01-06 页数:3
126人已阅读
(5星级)
大讲堂之 第十五讲 新时代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2012—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也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也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这既是整体性的研判,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体验。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4个一系列使党 和国家的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那就是采取一 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下面我们从4个方面 来回首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进程,一是应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总的来看,对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挑战,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挑战, 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挑战是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遇到 的新挑战,中华民族根本利益面临挑战。我们知道民族团结、社会稳 定,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在社会行动方面,一个时期内,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暴力 恐怖活动,冲击着团结稳定的局面,从而影响到国家统一,包括
上传时间:2025-01-19 页数:25
125人已阅读
(5星级)
第八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2024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件第一节、坚定维护国家安全第二节、加强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第三节、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完全统一本 章 目 录第一节、坚定维护国家安全微视频中央保密办(国家保密局)于近日面向全社会发布了2024年保密公益宣传片《一秒钟》。宣传片通过展示一秒钟,会发生什么?",指出一秒钟, 一次鼠标的点击、一次快门的按下,一句不经意的问答,看似平常的一个动作、一句话都可能会泄露核心数据、军事地点、会议内容等涉密敏感信息。意在提醒社会公众稍有不慎,一秒钟就足以产生国家秘密安全隐患。同样只要每个人每一秒钟都能保持警惕,大家紧绷保密之弦,共筑保密防线,也可以用一秒钟的谨慎,保千万分安全。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国家 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任务繁重艰 巨,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坚持总体 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以 坚定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安全得到全面 加 强 。全民国家
上传时间:2025-04-12 页数:87
124人已阅读
(5星级)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案(第十五讲)课程名称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研讨方式小组讨论章节名称第十五讲新时代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授课时长90分钟授课方式现场讲授教学目标1.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2.明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新思路。3.深刻理解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1.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式(一条主线,六个必须坚持,五项重点任务)。3.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节点、新成就和新路向。教学难点1.政策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2.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讲得鲜活生动,入脑入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导入内容:1922年,梁启超 在《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启发式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样式定义:普通(网站):两端对齐,缩进:首行缩进:2 学 符 ,定义网格后不调整右缩进,行距:固定值30磅,无孤行控制,不对齐到网格样式定义:正文首行缩进2:居中,缩进:首行缩进:0 学 符 , 无 孤 行 控 制一文中提出关于中华民族的三个论断,虽然百年已过去,但梁启超先生的三个论断不仅没有过时,他对中华民族发展前景的预测得到完全应验。通过这三个论断连接历史、当下与未来,引入本讲主要内容:此民族在将来,绝不至衰落,而且有更扩大之可能性。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
上传时间:2025-01-06 页数:17
124人已阅读
(5星级)
客服
客服QQ:
2505027264
客服电话:
18182295159(不支持接听,可加微信)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