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分类
  • 红色故事:毛泽东崇尚理论联系实际.docx

    毛泽东崇尚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显著标志。毛泽东指出,必须使各级党的领导骨干都懂得,理论和实践这样密切地相结合,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理论联系实际的核心,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夺取新的胜利。(一)毛泽东一贯主张理论联系实际。早在1930年的《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1945年党的七大报告明确:反映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实践斗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在它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时候,就成为中国人民百战百胜的武器。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做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更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1956年党的八大开幕词强调:我国的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这是我们党的一贯的思想原则。在毛泽东看来,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8

    151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井冈山教导队——开创我军院校教育先河.docx

    井冈山教导队——开创我军院校教育先河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军官教导队旧址——龙江书院1927年9月,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特派员被派往湖南,与湖南省委一起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此期间,毛泽东敏锐觉察到官兵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军事技术差等问题。10月,起义部队转移至井冈山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加剧,加之战事频繁,无论干部还是士兵都亟待加强军事训练,以提高军事素质和作战能力。当年11月底,毛泽东在江西宁冈砻市的龙江书院,创办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军官教导队(以下简称井冈山教导队)。井冈山教导队是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后开办的第一所军事教育机构。毛泽东十分重视井冈山教导队建设,亲自选拔干部,挑选军事素养较强的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第一团军官队队长吕赤任教导队队长;调蔡钟任党代表兼党支部书记。毛泽东还为井冈山教导队规定了三项任务:一是为部队和地方培养输送干部,二是改造俘虏,三是调查研究敌军情况。教导队实行严格的三操二讲一点名作息制度,学习内容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授课深入浅出,鼓舞官兵斗志。井冈山教导队开办后,毛泽东经常为学员讲授政治课。毛泽东的讲课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从大家最熟悉的事物讲起,谈笑风生、拨人心弦,给人以启发和鼓舞。一次课堂上,毛泽东以舂米为例,生动形象地讲解什么叫作革命。他说,从一个人拿棍子舂米,到用水车舂米,再到用机器碾米,这就是进步,这就是革命。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5

    151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抗大第四分校——边教学边战斗的“马背学校”.docx

    抗大第四分校——边教学边战斗的马背学校位于河南省永城市李寨镇麻冢集村的抗大第四分校旧址 1938年10月初,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雪枫,率部队从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出发东进,开创豫皖苏抗日根据地。10月下旬,游击支队进入河南睢县、杞县、太康等地,积极打击日伪顽匪,扩大了新四军在豫东地区的影响力。随着部队不断扩大,游击支队迫切需要大批军政干部,彭雪枫等支队领导决定开办随营学校。11月,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在河南省杞县傅集镇成立,彭雪枫兼任校长。1940年3月,经党中央批准,随营学校扩建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以下简称抗大第四分校),彭雪枫继续兼任校长。面对严峻的抗战形势,抗大第四分校克服无固定校址、专职教员匮乏、教学环境恶劣等困难,坚持边战斗边办学、边生产边办学,实现放下枪就上课,拿起枪就打仗,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马背学校。 指挥员也是教员。抗大第四分校创办之初,专职教员十分匮乏,支队和边区党委负责同志都亲自到学校讲课或作报告。作为司令员兼校长,彭雪枫带头授课。他善用通俗语言,把一些枯燥生涩的内容讲得有滋有味,深受学员喜爱,是学校的金牌教员。在讲解游击战术时,彭雪枫概括为暴风雨式的突然袭击集中一点打敌一点东边打雷西边下雨牵牛打圈子化整为零超越近敌,袭击远敌,使得深奥、抽象的战术原则顿时变得生动形象。他还先后为学校编写《游击战术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5

    151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哈东支队少年连深夜歼敌.docx

    哈东支队少年连深夜歼敌1932年9月,李福林以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身份,到黑龙江珠河县,按照省委指示,改组珠河县委为珠河中心县委,并任珠河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其间,李福林在珠河地区发动群众,进行广泛的反日宣传,建立反日会、反帝同盟等组织。同年秋,李福林和战友们在珠河县蚂蜒河东组织了一次有1000多农民参加的反日游行示威。1933年初,李福林根据珠河中心县委的指示,开始组建珠河地区抗日武装,先后派多名共产党员进入义勇军孙朝阳部,宣传抗日道理和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帮助他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1933年3月,赵尚志也加入孙朝阳部,后被委任为参谋长。同年10月,日伪当局派特务潜入这支义勇军部队,诡称关内义勇军后援会工作人员,诱骗孙朝阳离队领取给养,赵尚志、李启东苦心规劝,孙百般不依。日本特务伙同叛徒企图刺杀赵尚志等,赵尚志、李启东等识破敌人的阴谋,迅速携带一挺机枪和11支手枪、步枪撤离,并与李福林取得联系。李福林闻讯后,和战友带着两支步枪和冬装赶来接应。不久,朱河中心县委又派来了几名同志,和赵尚志、李福林等汇合,组成了一支13人的队伍。10月10日,李福林协助赵尚志在珠河县三股流召开会议,宣布成立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推选赵尚志为队长,李福林任政治委员兼党支部书记。不久,游击队在三股流消灭数名欺压群众的汉奸、走狗,没收了他们的财产,分给贫苦农民,并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受到群众的拥护。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4

    151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海陆丰根据地与海陆丰红军.docx

    海陆丰根据地与海陆丰红军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几乎是与井冈山根据地同步,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海陆丰红军有三个来源,即海陆丰地区的农军,董朗率领的南昌起义军部分官兵,以及广州起义军余部。 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军 海陆丰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1922年6月,彭湃就开始在这里开展农民运动,1923年1月成立了海丰县总农会,建立了农民自卫军。此后,彭湃赴广州领导农民运动,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彭湃于1924年至1925年间陆续写成了《海丰农民运动报告》(1926年10月,广东省农民协会将本书更名为《海丰农民运动》),被誉为农民运动大王,他所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是建党初期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次农民运动。 1926年8月,在广州主办第六届农讲所的毛泽东,就曾组织全体师生赴海丰实习两星期,参加当地农民斗争,深入农村社会进行广泛的革命宣传。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县政治必须农民起来才能澄清,广东的海丰已经有了证明。 在大革命中,彭湃兼任广东农民自卫军总指挥。1927年3月赴武汉,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并任执行委员兼秘书长。大革命失败后,彭湃赴南昌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党的八七会议选举了临时中央政治局,他当选政治局委员,后兼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1927年10月,彭湃返抵广东。11月,海陆丰再次爆发武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7

    151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海外赤子的艰险归国路.docx

    海外赤子的艰险归国路1950年9月18日,威尔逊总统号邮轮抵达香港时,邓稼先等留美归国人员在甲板上集体合影。新中国成立前后,有相当数量的海外留学人员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世界各地辗转归来。1949年12月18日,周恩来总理通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热情地向海外知识分子发出祖国需要你们的号召,表达了对海外人才的渴望和尊重,并代表新中国政府邀请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海外知识分子回国参加建设。祖国建设需要我自清末民初以来,中国学子赴西方先进国家留学的热潮迭起。二战期间,因欧洲受战争破坏严重,日、德是敌对国,学生、学者们大都选择去美国留学。抗战胜利后,以讲学、考察、参观等方式出国的高级知识分子也与日俱增。这批留美人员总数超过5000人,主要集中于美国东部和中部的大学。1948年底,国民政府停止向留学生提供官价外汇,这使得公派生失去了经济来源。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曾一度依据移民法律对许多留学生下过驱逐出境令。尔后出于本国战略利益,美国司法部下令各移民局禁止一切受过科学训练的中国留学生离境,明令警告已经掌握了专业知识技术的中国留学生不得离开或企图离开美国,否则违反该项法令将被处以5000美元以下的罚款或5年以下的徒刑,也可以两者并罚。直到1955年中美大使级会谈就侨民回国问题达成协议,美国才取消了这一禁令。一时间,滞留在美国境内的中国留学生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6

    151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合攻“将军山”.docx

    合攻将军山1931年2月1日,红7军直属队和第58团一部由左右江苏区转战到广东乳源县梅花村,与进攻梅花村的国民党军的3个团展开激烈战斗。虽然红军歼敌1000多人,但自身伤亡700多人,不得不撤出梅花村。为了保存部队的有生力量,红7军前委放弃了在粤北建立苏区的计划。国民党追兵越来越多。由于连续行军作战,红军战士疲劳至极,红7军军长张云逸对部队进行政治动员说: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这就是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杀出一条血路,会合朱毛红军去!这是一条生路,也是唯一的出路!张云逸决定把笨重的辎重和伙食担子、箩筐、扁担等丢掉,红7军直属队所有人员统统编入第58团,全团编为2个营6个连。部队整编后,冒着寒风向湖南方向挺进,进入湘赣苏区,于3月到达酃县十都圩附近。14日,部队吃晚饭时,忽然从警戒线传来枪声,说是敌人从北边上来了。战士们急忙放下饭碗,抢占山头。仔细一看,对面山上走来的是一支打着红旗的队伍。第58团战士赶紧用军号联络,才知道对面是王震率领的湘东南独立师第3团。原来,王震听说红7军来了,立即率部队专程前来迎接。但因为红7军穿的衣服破烂,军旗因风吹日晒褪成了白灰色,就误以为是地主的民团武装,才发生了误会。误会消除后,两支红军队伍在山头上会合了,战士们高兴地握手、拥抱,互相慰问……红7军经过数月的浴血奋战,部队已极度疲劳,供应十分困难,不少战士赤着脚,大部分战士穿着破旧的单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4

    151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何以“常得青春”.docx

    何以常得青春1916年,新文化运动进入第二个年头,陈独秀将《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李大钊以守常为名在改刊后的《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青春》一文,发出了对中国青年的殷切盼望与深沉呼唤。《青春》写于李大钊自日本回国前夕。上一年末、新一年初,袁世凯一意孤行,悍然改元洪宪。国内群起声讨,各界纷起抵制。进步将领蔡锷离京返滇,联络西南地方实力派,率先举起反袁大旗,轰轰烈烈的护国战争爆发了。护国军北攻四川,东出湘西,争取贵州、广西响应,有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根基。护国战争赢得了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各地域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在后方,云贵两省人民或踊跃参军、从戎远征,或毁家纾难、积极筹饷,或办报演讲、激发民气,或量力捐金、慰劳将士;在战区,川南、湘西等地人民悬旗结彩、壶浆箪食,或拿起武器、直接参战,或报告敌情、担当向导,或组织武装、四处游击;在袁世凯严密控制的北方各省,各地民众蜂起抗争;在海外,各埠华侨踊跃捐款,并有相当多的人选择回国参战。这种军民合力反袁的盛况,正如护国军将领戴戡所言:特是胜之以武者,固贵军人之先声,持之以坚者,尤赖众心为后劲。护国战争的强大压力,造成北洋军阀的内部分裂以及袁世凯外交上的窘境,最终迫使其取消帝制。袁氏倒行逆施的阴霾一扫而空,李大钊的心情也随着春天的到来而转趋明媚。肃杀郁塞之象,一变而为清和明媚之象矣;冰雪冱寒之天,一幻而为百卉昭苏之天矣。国内革命形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4

    151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党史上的政治纪律建设.docx

    党史上的政治纪律建设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持续焕发旺盛的生命力,保持强大的战斗力,与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密不可分。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在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加强和维护党的领导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将政治纪律作为维护党的领导的有力武器。建党伊始,我们党在一大纲领中规定,在加入我们队伍之前,必须与企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这是最早以政治纪律形式维护党的领导的规定,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注入优秀基因。党的二大党章规定,全国代表大会为本党最高机关;在全国大会闭会期间,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机关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之,首次以政治纪律的方式确立了党的领导。从党的三大到五大,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内容不断丰富。革命转折关头召开的党的五大通过《组织问题议决案》规定,宜重视政治纪律,首次在党的正式文件中提出政治纪律。八七会议提出,凡破坏纪律者,都应从严惩办,强调以严厉的政治纪律执行维护党的领导,使我们党没有在白色恐怖中迷失,迅速掀起革命新高潮。古田会议上,针对部分党员认为党管太多了权太集中于前委了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我们党提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党的领导机关要成为领导的中枢,以严格的政治纪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6

    151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党团先驱俞秀松给家人的告别信.docx

    党团先驱俞秀松给家人的告别信俞秀松给家人的信件和照片。俞秀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任书记。他出身浙江诸暨一个耕读之家,自幼聪敏好学、正直善良,立志以天下为己任。17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近代中国最早的高等师范学校之一——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个闻名全国的民主运动基地、南方宣传新文化思想的重要中心,他如饥似渴地汲取新思想的丰富营养,并集结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组成进步研究团体,共同探索新知识,思考国家前途、民族未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要做我自己的人191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来,打破了杭州城的寂静。作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运动的领袖人物,俞秀松领导和组织了杭州学生的爱国运动。在宣传和组织反对帝国主义、清查日货的同时,他还和杭州学生运动骨干施存统、宣中华等一起创办了进步刊物《浙江新潮》,希望像当年对推动辛亥革命起重要作用的《浙江潮》那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新思想潮流,去埋葬一切腐朽与丑恶。俞秀松被推举为刊物的负责人,但由于在《浙江新潮》上发表了一系列进步文章,遭到反动当局的通缉,只能被迫离开学校回到了家。俞秀松的辍学归来不免让家人担忧,为了驯服儿子这匹野马,父亲打算借机让儿子与幼时定亲的女子成亲。但俞秀松崇尚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对此强烈反对。恰在此时,俞秀松从报纸上得知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5

    151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是如何确立的.docx

    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是如何确立的XXXXXX强调:坚持党指挥枪、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是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指挥枪,这是我们建军、强军的根本原则。纵观党的历史,这一原则的确立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正如XXXXXX指出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千千万万革命将士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在挫折中愈加奋起,在困苦中勇往直前,铸就了拖不垮、打不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铁雄师。毛泽东同志也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是历史的经验与昭示,也是现实的需要与呼唤,关乎党、国家和军队的前途命运,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从惨痛教训中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做出了进行武装起义的决定。之后,党组织精心策划,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起义之前,根据中央的部署,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为委员的前敌委员会,作为起义的领导机构。前敌委员会坚决贯彻中央的决定,对起义中的重大事宜进行了精心筹划。作为起义总指挥的贺龙,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起义前,周恩来去看望贺龙,把行动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8

    151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多维度认识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思想.docx

    多维度认识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回顾党的历史,实事求是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结合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用中国话语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的高度概括。XXXXXX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这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多维度考察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探索,对于我们自觉把实事求是作为有效思想武器,更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群众史观。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一切为了人民,是毛泽东同志开展革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成为他的价值追求和革命动力。毛泽东同志自小就关注人民疾苦,曾给自己取名子任,寓意以天下为己任。他明确指出,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毛泽东同志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做到从人民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强调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7

    151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白老虎屯战斗:以“渗透战法”死打硬拼的经典战例.docx

    白老虎屯战斗:以渗透战法死打硬拼的经典战例1948年9月25日,东北野战军9纵25师74团1营1连受命以渗透战法虎口拔牙,奔袭锦州城北白老户屯,北阻国民党军暂编第22师回撤锦州,南拒锦州城守军出援,展开了异常激烈的阻击战。这是我军运用渗透战法的成功范例,打出了一支死打硬拼的白老虎连,白老户屯也改名为白老虎屯。盘踞要害,扼守阵地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锦州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重要战略据点,攻克锦州,就可造成关门打狗之势。义县既是锦州的门户,又是保障锦州北方安全及掩护北宁路的屏障,我军欲图锦州,必须先取义县。在东北野战军包围义县后,国民党东北剿总副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急调锦州城内暂编第22师增援,驻于薛家屯、葛王碑两地,以期南北呼应,并欲将指挥部设于白老户屯。当时的白老户屯,距锦州城不足3公里,村庄虽不大,却是锦州至帽儿山和锦州至义县两条交通要道的重要枢纽,而且村子周围地势凸起,南可以俯瞰锦州北面城防全貌,东西两侧一马平川,便于协同作战,若敌军占领此地将对我军攻取义县和锦州两地极为不利。9月24日,东北野战军9纵司令员詹才芳、政委李中权接到命令:以夜摸渗透战法,割裂锦北防线,切断锦敌暂编20师退路。而后,协同8纵歼灭敌暂编第22师于葛王碑、薛家屯地区。作战目标和方式已经明确,反复考量后,9纵决定派员以渗透战法深入敌军腹地,实现迂回穿插、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5

    151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北大荒精神的新时代内涵.docx

    北大荒精神的新时代内涵北大荒70余年的开发建设与改革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干事创业,在黑土地上化苍凉为神奇的生动写照,见证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人间奇迹。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新征程上,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凝聚干事创业的奋进力量,一定能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谱写出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自力更生,重在激发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自力更生作为北大荒精神的实践原则,决定了精神内涵的奋斗基点。在拓荒初期,北大荒人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与困难重重的生产条件,在黑土地上独立自主地开启了从人拉犁、牛马耕田到机械化耕作的艰难尝试,担起了由小农经济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主义经济生产方式转变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时代的自力更生,意蕴来自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当前,继续弘扬自力更生的北大荒精神,就是要坚定独立自主的决心,摒弃等靠要思想,继续传承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气魄;主动适应时代之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科研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牢牢把握时代使命,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东北全面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4

    151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生死存亡在所不计”.docx

    生死存亡在所不计华儿如晤:六月十八日信已收阅。家中情形早在我想象中。有那一群混蛋在侧,哪会有好事作出。你既自己能出去独立作事,就很好。家中尽他们搞去吧。这种年头,财产是无所谓的。我要能出去,剩下来的你也不会没份。至于你的生身母,她是自作自受,也是我一生最痛心的一件事情。我现在虽然坐牢,并未犯法,是为团体、为国家、为义气而坐牢问心不愧,将来生死存亡在所不计……这是黄显声在狱中给儿子写下的家书,虽然字数不多,但字里行间,闪现着黄显声为了民族大义、国家利益不顾生死的家国情怀,同时表达了对儿子的牵挂和鼓励。黄显声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补习班,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五四运动以后,决心投笔从戎,于1921年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三期炮科。其后效力于东北军,治军严谨,头脑清晰,深得东北军将领张学良信任,他坚决主张抗击日军对东北的侵略。九一八事变后,他明确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绝不坐以待毙,率领警察总队投入到抗日斗争中。他组织扩大义勇军,打击日伪力量。在国民党不抵抗的政策下,率军苦战、死战,在孤军作战中深刻认识到国民党蒋介石的退让,毅然追随中国共产党。1936年8月,黄显声秘密加入共产党后成为特别党员。1938年2月,当他按照党组织要求准备去延安,离开武汉时,国民党特务秘密逮捕了他。特务机关对其多次审讯,企图从他身上多找些材料,都被他严词驳斥。被捕后,他先被押在息烽集中营。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3

    151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苏区包公”.docx

    苏区包公在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梅迳村的一座山坡上,青松翠柏间,矗立着一座碑亭,亭中是一座赭色的石碑,碑上刻着董必武手书的何叔衡同志死难处八个大字。这里就是何叔衡烈士殉难处。何叔衡,湖南宁乡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他自称忘家客,以一个前清秀才的身份,数次背井离乡,一生抱着做于现时人生有益的事的信念,为国为民出力。1931年,为建设苏维埃政权,何叔衡奔赴中央苏区,被尊为苏区五老之一。在中央苏区,他担任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部长、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和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任上,他坚持秉公执法,组织查办了谢步升、陈景魁、左祥云等大批党内蛀虫。1932年,瑞金县苏维埃裁判部对谢步升进行公审,判处其死刑。这一声清脆的枪声,让苏区的人民看到了共产党铲除贪污腐败的决心。在查处左祥云贪污案时,何叔衡自己处境也十分艰难,但他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认为反腐败关系到党和苏维埃政权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根据地建设的兴衰成败。为了党的事业,就是搭上这条命也在所不惜!在查处陈景魁涉黑案时,何叔衡收到了一封装有子弹的恐吓信。有人说他们有一帮黑势力,劝他千万要小心。面对如此威胁,他却毫不退缩,表示坚决要法办黑恶势力。何叔衡坚持实事求是,在中央苏区厉行反腐,多次深入长汀古城、濯田等地调查,纠正多起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令腐败分子闻风丧胆,被广大群众誉为苏区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2

    151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制定与启示.docx

    《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制定与启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应该都非常熟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但是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我们党曾专门制定了一个《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毛泽东要求胡乔木制定一个适用于党政干部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党群关系仍然像革命战争年代一样保持十分亲密的关系,广大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风朴素,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但1957年以后,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仅没有得到提升,反而越来越窘迫,再加之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一些地方开始出现群众吃不饱饭甚至没饭吃的局面。与此同时,更为严重的是党员干部中出现了脱离群众的恶劣作风。在大跃进期间,党员干部中出现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生产瞎指挥风和生活特殊化风等不良风气。所有这些对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造成了十分不好的影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印象。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共中央于1960年11月颁发了《关于彻底纠正五风问题的指示》。1960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期间,鉴于几年来干部队伍中存在严重作风不纯的情况,毛泽东要求胡乔木仿照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制定一个适用于党政干部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毛泽东特别指示,关于红军部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一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7

    151人已阅读

    (5星级)

  • 红色故事:八路军胶东反投降战役的最后一战.docx

    八路军胶东反投降战役的最后一战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山东的国民党投降派积极响应,胶东的国民党投降派也蠢蠢欲动,组成了以赵保原为首的抗八联军,疯狂进攻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在胶东国民党投降派各部中,赵保原是最大的顽固派和亲日派头子。他长期与日寇勾结,以发城为老巢,并在此屯集重兵,构筑工事,屠杀抗日群众,气焰十分嚣张。针对赵保原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示胶东区的山东纵队第五旅、第五支队开展自卫反击,保卫胶东抗日根据地,并调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许世友率清河独立团进入胶东。清河独立团到胶东后,在胶东成立了以许世友为指挥的胶东反投降指挥部,统一指挥反投降作战。当时,胶东地区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国民党投降派军队超过5万余人,而八路军和地方武装仅1.6万余人。在胶东反投降指挥部的正确指挥下,1941年3月15日起,八路军各部合击牙山,重创国民党投降派部队;3月26日,第五旅及清河独立团攻克重镇郭城;4月27日,第五旅、第五支队及清河独立团在海阳县榆山与国民党投降派部队5000余人展开激战,毙伤俘敌2000余人,取得了榆山会战的胜利。经过战斗,八路军胶东部队在地方武装、民兵的配合下,不仅打垮了国民党顽军和日伪军的联合进攻,取得俘敌8千余人、击溃万余人的光辉战绩,更开创了大片新的根据地。赵保原为挽回败局,令其部下在发城、

    上传时间:2024-07-12 页数:4

    151人已阅读

    (5星级)

  • (10篇)经济类文稿汇编.docx

    经济类文稿汇编(10篇)(202406)目录1.宏观经济治理: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重要成果22.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103.产业提档升级,老区焕发活力.154.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成就.195.返本开新与文明互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256.强化战略部署提升制造业竞争力337.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378.用中国式现代化经验丰富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

    上传时间:2024-07-02 页数:49

    151人已阅读

    (5星级)

  • (39篇)2024年6月好文”品鉴官”推荐文章及赏析文字汇编.doc

    目 录一、中央国家机关1.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4年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上的致辞…………………12.中央社会工作部部长吴汉圣: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53.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田培炎:学习贯彻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做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模范………134.中国银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牢牢把握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学习 《XXX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225.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写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十周年之际:歌以咏志星汉灿烂…………………296.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甄占民:XXX文化思想贯穿大历史观、大文化观、大时代观………………………397.中共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进一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468.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十监督检查室:以有力有效监督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579.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深刻领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63二、各级党委政府10.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文可居文库——海量学习资料,手机电脑均可下载www.wenkeju.com在2024博士沈阳行启动仪式上的讲话…………………………………7311.沈阳市委书

    上传时间:2024-07-02 页数:532

    151人已阅读

    (5星级)

客服

客服QQ:

2505027264


客服电话:

18182295159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