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 ,请下载后查看全文
还剩-页可免费阅读,
继续阅读
2010年福建高考化学试卷及答案word.doc简介:
2010年高考福建卷理综化学详解与评析6.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正确说法是A.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 B.石油干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C.淀粉、蛋白质完全水解的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酸乙酯、油脂与NaOH溶液反应均有醇生成【解析】答案:D本题考查必修2中有机化学方面有关的知识点,涉及的知识点较细,较广。目前在福建必修考有机化学框架下此题是无奈的设计。7. 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18 g18O2中含有NA个氧原子B.标准状况下,22.4L空气含有NA个单质分子C.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 NAD.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解析】答案:A本题是有关NA的常规考题,选项B设计有点新意,空气这一混合物这样来设问以前没见过。8. 下列有关化学研究的正确说法是A.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应速率的变化,能更快得出有关规律B.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的焓变相同C.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D.从HF、HCl、HBr、HI酸性递增的事实,推出F、Cl、Br、I的非金属递增的规律【解析】答案:B本题侧重考查反应速率、盖斯定律、分散系、元素周期律等,这题大多是纯文字表述。A选项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应速率的变化是有当前科学探究的大环境影响,比较新颖,但有许多模拟题有出现,D选项切合一线教学,许多教师在比较HX性质时肯定会补充它们酸性比较,这样对学生头脑中判断元素非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依据时,是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判断依据产生干扰,此项设问甚好!9.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选项XYZANaNaOHNaHCO3BCuCuSO4Cu(OH)2CCCOCO2DSiSiO2H2SiO3【解析】答案:C本题涉及常见元素化合物知识考点,涉及的化学方程式知识面也比较广,转化图形式比较新但是二氧化碳转化为碳这知识点对有些学生不公平,4Na+3CO2=2Na2CO3+3C这个方程式对老师来说也是比较陌生的。10.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正确判断是A. 在pH = 12的溶液中,K+、Cl—、HCO3—、Na+可以常量共存B.在pH= 0的溶液中,Na+、NO3—、SO32—、K+可以常量共存C. 由0.1 mol·L—1一元碱BOH溶液的pH=10,可推知BOH溶液存在BOH=B++OH—D. 由0.1 mol·L—1一元碱HA溶液的pH=3, 可推知NaA溶液存在A— + H2OHA + OH—【解析】答案:D本题考查有关电解质溶液知识,涉及常见离子共存、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和水解。考查知识点与解题方法都比较常规。此题提出了常量共存而不是大量共存,两者有没有区别?厦门2010届期末考有一试题也是提常量共存。我觉得两者还有一定差别的,但在这一题设问中两者含意可认为一致我想查找了常量共存究竟浓度是多少,但没找到。有一个常量元素是指在有机体内含量占体重 0 . 01 %以上的元素可供参考,或者是不是与分析化学中的常量分析有联系。11.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 Pb+ PbO2 +2H2SO4 = 2PbSO4 + 2H2O研读右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K 闭合时,d电极反应式:PbSO4 + 2H2O -2e- = PbO2 + 4H+ + SO42-B. 当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I中消耗的H2SO4为0.2molC. K闭合时,II中SO42-向c电极迁移D. K闭合一段时间后,II可单独作为原电池,d电极为正极【解析】答案:C本题考查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的相关知识、。通过观察杯中Ⅰ中电极是Pb, PbO2,Ⅱ中电极是PbSO4 ,可知K闭合时Ⅰ为原电池,Ⅱ为电解池,Ⅱ中发生充电反应,d电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其反应式为PbSO4 + 2H2O -2e- = PbO2 + 4H+ + SO42- 所以A正确。在上述总反应式中,得失电子总数为2e-,当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可以计算出Ⅰ中消耗的硫酸的量为0.2mol,所以B对。K闭合一段时间,也就是充电一段时间后Ⅱ可以作为原电池,由于c表面生成Pb,放电时做电源的负极,d表面生成PbO2,做电源的正极,所以D也正确。K闭合时d是阳极,阴离子向阳极移动,II中SO42-向d电极迁移所以C错。此题设计新颖,是选择题中的一个亮点,将两个铅蓄电池串联在一起,一个放电,一个充电考查电化学知识全面。有网友提出此题的情景不够真实,这点要求可能太高。12.化合物Bilirubin
展开>>
下载声明:
1、本文档共8页,其中可免费阅读8页,下载后可查看全部内容。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内容质量和数量令您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仔细辨别内容交易风险。 如存在严重文不对题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8182295159(无值守,支持微信) (电话支持时间:10:00-19:00)。
展开>>
扫码快捷下载 | 账号登录下载
客服
客服QQ:
2505027264
客服电话:
18182295159(不支持接听,可加微信)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